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执持人为质
释义

执持人为质

唐朝劫持人质勒索财物或逃避惩罚的严重犯罪。唐代严厉惩罚“执持人为质”等紊乱封建秩序的犯罪,《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有所规避,而执持人为质者,皆斩”。疏议把执持人为质的目的归结为“或欲规财”,“或欲避罪”。所以,不论是“规财者求赎”,或者“避罪者防格”,“不限规避轻重,持质者皆合斩坐。”为尽速法办劫持者,唐朝要求州县、村正、四邻五保知情者必须即时捕捉,如“避质不格者,徒二年。”此外,唐律允许本人在直系尊亲属及外祖父母被劫持时“身避不格”,即回避不参予逮捕。但三等亲(指大功亲,参见五股及大功亲条)以下,不能避而不捕。违者,“各徒二年”。宋、元、明、清各代承袭唐制,都作出相应的规定。

随便看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4: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