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0年如何预防劳动争议,由哪个部门处理劳动争议 |
释义 |
如何预防劳动争议,由哪个部门处理劳动争议。预防 1.树立“先合同,后雇佣”的劳资观念。合同是通过“君子协定”的方式,以合同的形式预先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它是解决争端的最佳工具。因此,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严格劳动合同的内容管理,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在职培训、成本负担和服务期竞业限制和商业秘密保密、补充保险和福利、辞职、解雇、违约责任、,制定统一的合同文本,聘请法律顾问进行审查,有效规范劳动合同的主体、期限、责任等内容,杜绝违反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防止因违法行为引起的劳动争议 2.依法严格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如实告知其工作内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劳动报酬、加班工资标准和办法。企业自身应规范用工考勤制度,做好详细记录,严格控制加班,及时安排补假。确不能休补假的,应当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支付报酬。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休假制度,认真落实员工带薪年假、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国定假日,避免劳动争议。按规定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自觉承担职工工伤待遇的费用和补偿。确需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履行通知义务和经济补偿义务,但相关法律证据应予以保留 3.建立健全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中国《劳动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为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要求员工遵守,但要注意其合法性。涉及职工利益的制度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并保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协商的书面证据。同时,要注意加强宣传和宣传。在处罚员工违规行为时,应基于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人性。不仅要避免劳资矛盾激化,而且有利于企业未来的管理和发展 4.建立内部机制,有效防范劳动争议。企业应本着“预防为主、过程控制、事后补救”的原则,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劳动争议内部防范机制。在发生劳动争议时,企业既能冷静处理,又能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利益。建立员工参与或影响决策的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群体环境和和谐的沟通氛围,在物质和精神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畅通员工需求和沟通渠道,真正了解员工诉求,促进相互沟通。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过内部调解机制,努力把劳动争议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机构 1.目前,中国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地方人民法院 2.根据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不是必要的程序,但必须由劳动仲裁委员会处理,然后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