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释义

1、 概念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在具备支付劳动报酬能力的情况下,以转移财产、逃匿、不支付劳动报酬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后仍不支付的
    刑法修正案(八)第二条第41款,在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以转移财产的方式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逃匿或者能够支付而不支付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而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并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本罪的客体是双重客体,不仅侵犯劳动者的财产权,但也妨碍了正常的劳动用工关系,违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本罪的客观要件是在犯罪的客观方面既有危害行为,又有危害结果,二者在刑法上有因果关系:一、以转移财产、逃逸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但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1)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手段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2)能够支付但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也就是说,企业的银行存款足以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却不作为,导致劳动者没有按照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期限领取劳动报酬。如果如实执行月工资制度,超过20天不发工资,就构成“不发工资”
    

2.法律没有规定绝对值的范围。应当与职务侵占罪的处罚标准相比较,即逃避或者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在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构成数额较大,应当提起公诉,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也就是说,主观上明知其“不支付劳动报酬”的不作为,会造成劳动者不能及时实际获得劳动报酬,而希望或放任后果发生的社会危害后果。有几种情况应该认定为故意的:
    

(1)明令拒绝的,即明令拒绝支付劳动报酬的,应当认定为故意。包括无正当理由的违约,无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虽然是指支付,但主动实施的行为,找借口不支付,应认定为故意。无正当理由转让财产,造成无力支付的虚假形象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给予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工作人员逃逸,致使无法支付虚假形象的;或非法扣减工资或罚款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