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保护商业秘密的战略措施是什么
释义

商业秘密是科学研究、生产经营活动的产物。它存在于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分布在技术、生产、经营等各个部门。实现商业秘密的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和统一监控,需要组织机构和人员。商业秘密管理机构应根据企业规模和商业秘密管理任务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模式。可以设立专门的商业秘密管理机构,指定企业法务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者其他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对于小企业或商业秘密相对较少的企业,也可以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无论采取何种组织管理模式,都要突出以下原则:一是权力相对集中,赋予保密机构对商业秘密的统一管理权,避免政府多部门造成的内部摩擦和管理死角;二是建立职责权限,明确保密管理负责人、保密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管理职责,积极创造管理条件,维护其管理权限;三是强化管理素质,通过选拔、培训等渠道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通过选拔、培训等渠道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构建忠诚可靠的安全管理队伍,专业精干的管理团队
    2。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是法律承认的以制度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商业秘密的保护应当以商业秘密的产生、复制、储存、传递、使用和保管为基础,以有效控制接触范围、消除泄露隐患为主要目的。保密制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公司章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原则;第二个层次是商业秘密管理的规制;第三层是单一的保密条款和保密协议。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主要包括:商业秘密载体的保密管理制度;重点部门和保密部分的管理制度;保密人员管理制度;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涉密会议、活动管理规定;对外接待管理规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保密管理规定;对外宣传和广告策划保密规定;关键问题保密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
    严格控制联系范围
    保密的实质是控制联系范围。企业保密的基本原则是在不影响科研、生产、经营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将商业秘密的范围控制在最低限度。企业的一切保密管理活动都要注重对商业秘密接触范围的有效控制和对知识范围内人员的管理。商业秘密接触范围的控制原则是:(1)需要原则。即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限制接触范围。特别是涉及核心竞争力的商业秘密或商业秘密的关键部分,应控制在充分必要的需要范围内。即根据不同岗位、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技术研究的不同环节、工程设计的不同层次,将涉及商业秘密的完整事项按需要分为若干部分,使不同的人员只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知道的部分,但其他部分不具备,使得本地用户无法掌握一个商业秘密的全部信息。即使是研发人员也只能掌握自己研发的部分信息,而不能掌握成果的全部信息。在企业经营条件范围内,分割越细,商业秘密信息泄露的概率越小
    (3)隔离原则。即对商业秘密信息进行有效的封闭或隔离,对商业秘密的研究、保管或使用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使无关人员没有机会接触到商业秘密,而这部分制作过程中的人员没有机会接触到另一部分制作过程中的商业秘密,从而提高了窃取商业秘密的难度系数,有效降低了泄露风险,达到堵住窃取和泄露渠道的目的
    4。加强重点部位的监控和管理
    

保密管理的重点是商业秘密产生、处理、存储和使用的场所。企业要根据商业秘密信息生产、使用、存储的实际,明确企业保密的重点部门和部位,制定和完善重点部门和部位的保密管理制度,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人员出入境和货物出入境监控,加强重点部门和部位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优化商业秘密保护环境
    

以上是法律咨询网组织的相关知识。如果您有更多问题,可以咨询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或直接委托律师事务所帮助您走出法律困境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