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签订工程合同时应注意什么 |
释义 |
目前,在工程建设领域,工程款结算、签证、索赔等施工合同纠纷层出不穷。一方面是建筑企业的市场地位、经营习惯和行业惯例等经济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意识、知识和经验而造成的,是由风险引起的。一是签订合同时,要对施工合同主体进行审查。案例:a公司于2002年9月取得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2005年12月取得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B公司不具备幕墙工程专业承包资质。2005年11月,B公司以a公司名义取得1万平方米幕墙工程业务,随后,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内部合同协议。工程竣工结算时,发包人认为a公司超资质等级承揽工程,施工合同无效,拒绝支付工程款。 评估分析:在上述案例中,a公司超越资质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但由于a公司在工程竣工前已经取得了必要的资质,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建筑合同纠纷的司法解释,此类合同将得到有效处理。但由于本案所涉及的合同归根结底是由B公司以a公司的名义签订的,以承包业务为目的,如果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这一事实,根据上述司法解释,乙方的行为属于借用资质行为,合同无效仍视为无效。另外,如何确定a公司和B公司之间的内部合同协议的效力?在实践中,内部合同协议有多种形式。第一种是两个无关法人之间签订的内部合同协议。这是“内部合同,实际上是非法分包”的情况,合同无效。这个案子就是一个例子。 在第二种形式中,集团公司与其子公司或其他相关公司签订合同。由于这种协议仍然是由两个独立的法人签署的,因此这种形式仍然应被视为非法分包。第三种形式是项目部内部承包工程。项目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为公司员工时,内部合同协议合法有效。如果项目部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不是员工,签订内部合同协议就是借用资质的行为,因此是无效的。 虽然由于承包人的资质问题导致施工合同无效,但在司法实践中,工程款可以按合同约定结算,但仍存在行政责任、工程损失、质量事故责任、刑事责任等各种法律风险等等。因此,业主(无论是业主还是施工企业作为总承包方)在签订合同时,都应严格审查承包方的资质。此外,我们需要审查其信用和业绩。另外,在审查中要注意采取相关的核查措施,仅仅看对方提交的文件是远远不够的。案例一:甲乙双方签订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约定乙方为办公楼工程总承包方。关于工程款的支付,双方有这样的约定:“在取得验收证书后7个工作日内,支付经造价工程师审核的已完工程总额的85%。 情况二:甲乙双方签订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并同意乙方是一个办公楼项目的总承包商。至于工程款的支付,双方约定:“银行转账,分11期按月定额支付。具体付款金额及时间见合同补充条款,“ 点评分析:案例一“造价工程师审核”的付款方式及后一半付款约定不明确,不可控。如果造价工程师的审核工作在7个工作日后仍未完成,条款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局面。此时,争议将不可避免。 “案例2”确定了付款时间,但约定的付款时间表没有与项目时间表相结合,这对雇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法律风险。如果工程进度延误,但发包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延期付款,这种不合理的约定很容易导致双方发生纠纷。因此,当事人应当注意合理的支付方式,保证支付节点的清晰性和合理性。案例:甲乙双方签订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约定乙方为办公楼工程总承包方。对于工期,双方约定:“开工日期为2008年12月1日,工期为300天。” 评估分析:对于工期,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案例合同中注明开工日期为“暂定”;二是合同期限业主在开工前申请施工许可证的义务通常在施工合同中约定。但发包人要求承包人未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施工的,在司法实践中,没有特别约定的,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期间内的施工期计入施工期。因此,作为施工方,首先要坚持无证施工的原则。但是,如果我们只有特殊原因才能进行施工,我们可以与业主约定,如果我们没有施工许可证进行施工,施工时间不应计入工期。 另外,双方约定工期调整时,应明确发包人应在几天内答复施工方提交的工期调整报告,否则视为同意。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施工方的合法权益。4签订施工合同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1。质量术语不应采用主观标准。质量术语通常包括“质量等级”、“验收标准”和“特殊标准”。在“特殊标准”方面,曾出现过合同约定符合外国专家认可标准的情况,由于标准的主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对此,我们在签订施工合同时要防止这种情况。 2。合同范围的约定应结合多种方式,结合“文字说明”、“施工图”、“工程量清单”、“接口划分”等约定“接口划分”在工程总承包领域经常出现。工程总承包单位将土建、安装、钢结构分包给不同的单位进行施工时,各分包单位之间的接口划分非常重要,工程总承包往往存在设计与施工同时进行的情况。 3。违约责任应分为一般约定和具体约定两种方式。建议就主要义务达成具体协议,而不是一般协议。另外,违约责任条款还需要明确具体的责任方式,如违约金的计算、违约与施工企业权利的关系等,他们必须跳出传统的合同签订和项目管理的思维,逐步尝试从法律的角度审视项目管理和合同签订。只有这样,在签订施工合同时,才能更妥善地处理问题,从而在法律层面上做到安全。你知道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