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提起行政诉讼 |
释义 |
1、 如何提起行政诉讼 能否提起行政诉讼,取决于公诉人是否符合起诉条件。起诉条件包括: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其中,自然人应当提交身份证明;法人应当提交年检合格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工商部门、编委会等登记部门颁发的法人资格证书;其他组织应当提交其核准登记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或者资格证书。同时,原告应确认被送达人及详细的送达地址、联系电话和邮政编码,并承担因未送达而产生的相应法律后果。 2。有明确的被告。被告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被告的具体住所或者经常居住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和邮政编码。有具体的主张和事实依据。原告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与争议事实有关的证据材料,填写证据清单,写明证据的名称、编号、证明对象和提交时间。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的范围,属于人民法院管辖。不作为案件原告未提供申请证据的,裁定驳回起诉。2对该行政行为无合法利害关系的公民对涉及身份关系的行政确认行为提起诉讼的,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起诉。三。诉讼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政机关违法确立当事人起诉权的,可以裁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者裁定驳回起诉。 5。原告自愿申请撤诉,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五十三条人民法院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应当立案,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当事人依法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照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受理起诉书。能够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当场立案;不能当场判断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自收到起诉书之日起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七日内仍不能判决的,应当先立案。上述知识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的回答。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行政诉讼中,只有符合起诉条件,才能立案。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其他法律知识,我们还提供专业的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再次进行法律咨询。你知道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