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定解除权和约定解除权如何体现在法律中 |
释义 |
法定解除与约定解除的区别一、约定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具备时,有权解除合同的人可以解除合同。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合同当事人有权终止合同。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通过协议解除合同,也可以行使解除协议的权利。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也可以约定一方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条件。当条件满足时,合同将单方面终止,即约定终止合同。只要当事人的约定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就具有法律效力,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效果。协议解除有两种情形:协议解除和协议解除权。所谓协议解除,是指合同成立后,在合同履行或全部履行之前,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解除合同,从而消除合同效力的行为。由于协议的终止是在合同成立后而不是在合同订立时达成的,因此也称为协商终止。本协议的终止是基于双方自愿协商并真实表达意思。当事人一方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不自愿、不真实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解除合同。解除权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成立后,合同履行或者全部履行前,一方当事人在一定情况下行使解除权,以消除合同关系。解除权可以由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享有,可以在订立合同时约定,也可以在订立合同后另行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二)履行期限届满前,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者(三)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不履行的;(四)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所谓法定解除,是指合同成立后,合同履行或者完成前,一方当事人行使法定解除权,消除合同效力的行为。法定解除的基本特征是解除条件由法律直接规定。在符合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不经对方同意而解除合同。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约定解除权的法定解除、协议解除和合同解除是不同的。首先,法定解除不同于协议解除。法定解除是指一方当事人未经另一方当事人同意,行使法定解除权解除合同。解除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不是一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的结果。其次,法定解除不同于约定解除权的合同解除。合同解除的关键在于合同解除的条件是当事人通过意思表示自由达成的。当事人可以约定,任何不违反法律和公共利益的事由为解除合同的条件。条件具备时,当事人按照约定的条件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因此,具有解除权的合同解除归根结底属于合同解除。但对于法定解除,合同的解除条件由法律直接规定,不需要当事人事先约定。只要符合条件,依法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直接解除合同。 此外,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可以并存。一方面,协议解除可以作为法定解除的具体补充。例如,不可抗力应解释为具体说明哪些具体事件是不可抗力。另一方面,当事人之间的协议也可以变更法定解除。例如,当事人可以约定,即使一方违约,另一方也不得终止合同;也可以约定,无论违约是否严重,都可以终止合同。以上是小编为您安排的内容。如果要解除民事合同,需要双方当事人同意解除合同,或者达成解除合同的法定条件。当事人一方擅自解除合同的,可以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复杂,律师协会还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参加法律咨询。你知道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