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
释义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所谓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我国《刑法》分则第三章中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类的犯罪,具体来说,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吸收公众存款,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具备吸收存款的主体资格,比如我国的金融机构;二是采取合法的手段和方式吸收公众存款,包括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利率的规定进行本息计算等。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主要表现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没有吸收存款的主体资格或者有资格但违反相关规定向公众吸收存款,而且存款的数额或可能吸收到的存款数额巨大。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通过其他形式而不以吸收存款之名义来变相获得公众存款的行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除了上述最基本的认定方法之外,我国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而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1、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2、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3、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4、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同时还应注意,如果没有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要是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们法律咨询网的律师进行咨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