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侵犯姓名权赔偿金额有最高限制吗
释义
    侵犯姓名权赔偿金额有最高限制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侵犯姓名权赔偿金额是有限制的,赔偿金额往往以实际造成的损失为限,损失不确定的,通过侵权造成的后果、侵权过错程序等因素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九十九条?【姓名权、名称权】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第一百二十条?【侵害人格权的民事责任】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适用前款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条 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侵害姓名权的主要方式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侵害姓名权的行为一般由作为的方式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干涉、盗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
    1、干涉他人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的姓名。
    干涉他人姓名就是针对他人姓名实施某种积极行为,阻挠他人行使自己的姓名权。它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干涉他人决定自己的姓名,强迫他人命何名或者不命何名;
    二是干涉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强迫他人使用或不使用正式姓名;
    三是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姓名,强迫他人改变或不改变自己的姓名。例如干涉养子女决定和使用其姓名,干涉被监护人决定和使用其姓名等。
    2、盗用他人姓名。
    未经权利主体的同意或授权,擅自以权利主体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或从事不利于权利主体、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即是盗用他人姓名的行为。盗用他人姓名,行为人通常出于某种不正当目的,行为的结果则直接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
    3、假冒姓名。
    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顶替、冒充他人姓名进行活动,如使用他人的姓名填写旅店的登记表格,以他人的姓名进行社交活动。在冒充他人姓名的情况下,侵权人常常利用他人对知名人士的尊敬、羡慕、信任,使用某知名人士的姓名进行各种活动。在实践中利用与他人同姓名的条件冒充他人实施行为,利用与他人姓名容易相混的条件冒充他人,以及利用他人的身份和名义从事某种行为,也应认定为假冒行为。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侵犯姓名权赔偿金额是有限制的,赔偿金额往往以实际造成的损失为限,损失不确定的,通过侵权造成的后果、侵权过错程序等因素确定。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法律咨询网进行法律问题咨询。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