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罚目的新论 |
释义 | 报-应(Retribution)是指对某一事物的报答或者反应。在刑法理论中,作为刑罚目的,报-应是指刑罚作为对犯罪的一种回报、补偿的性质以及对此的追求。[1]报-应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观念,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它经历了从神意报-应到道义报-应,再到法律报-应这样一个演进过程。尽管在各种报-应刑论之间存在理论上的差异,[2]但贯彻始终的是报-应的基本精神,即根据已然之罪确定刑罚及其惩罚程度,追求罪刑之间的对等性。因此,报-应理论被称为是一种回溯性的惩罚理论。(注:德国学者指出:这种回溯性的惩罚理论是一种直觉—形式主义的观点,它力图证明惩罚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必然的、合乎伦理—逻辑的结果。[3]法国学者指出:依据报-应目的,刑罚也就不可能抛开过去不予过问。立法者或社会主要考虑的问题都是过去发生的事。已经实行的犯罪,对社会已经造成的损害,对公共秩序已经造成的扰乱,行为人在实行犯罪的具体当时的罪过(故意或过失)以及道德责任,等等,都是过去的理由。刑罚民垧制裁,报-应也不可能离开其道德功能,即使为了犯罪人能够重返社会这一实用目的,报-应也要考虑将来,但仍不会离开过去。[4]由此可见,报-应是以已然之罪为基础的,是对过去发生的犯罪的一种回溯。) (一)刑罚报-应目的的论证 1、正义 正义是报-应论的理论基础。报-应作为刑罚目的,是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是因为他犯了罪,通过惩治犯罪表达社会正义观念,恢复社会心理秩序。正义是评价某一行为或者某一社会制度的道德标准,它往往成为一种行为或一种社会制度存在的正当性根据。[5]刑罚制度同样也要合乎正义,而报-应就是这种刑罚正义的体现。首先,报-应要求将刑罚惩罚的对象限于犯罪人,而不能适用于没有犯罪的人,即所谓有罪必罚,无罪不罚。因而,报-应限制了刑罚的适用范围,这是报-应刑的质的要求。其次,报-应还要求将刑罚惩罚的程度与犯罪人所犯罪行的轻重相均衡。对犯罪人的刑罚惩罚不得超过犯罪的严重性程度,即重罪重罚、轻罪轻罚。因而,报-应限制了刑罚的适用程度,这是报-应刑的量的要求。[6] 2、常识 常识是报-应论的知识基础。报-应作为一种常识,为社会所普遍认同。例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观念深入人心。[7]因此,只要这种常识仍然在社会通行,报-应就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3、伦理 伦理是报-应的道义基础。报-应作为刑罚目的,体现了刑罚的道义性。刑罚是一种法,它具有强制性,这种强制性不仅要求具有合法性,而且要求合乎伦理性。刑罚的报-应性,就体现了伦理上的必要性,使刑罚不满足于成为一种外在的强制,而具有内在的道义根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