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商业银行最高额保证业务应注意的问题 |
释义 | 商业银行在办理最高额保证业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最高额保证的期限不能过长,一般以半年到一年为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三条规定:最高额保证合同的不特定债权确定后,保证人应当对在最高债权额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债权余额承担保证责任。那么怎样才算最高额担保合同担保余额特定化呢?理论界与司法界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最高额保证的保证人责任为期限届满时的责任。在最高额保证合同所约定的期间内,无论发生多少笔债务,也不论债务总额为多大,保证人均不发生保证责任,只是在该合同约定的一定期间届满时,才发生保证责任。而过长的保证期限会为债权人追索担保人的担保责任留下隐患。 二、合理确定实行最高额保证的客户对象及出具最高额保证合同的单位范围。在利用最高额保证条件下发放的贷款,贷款金额及其期限要注意与最高额保证合同相吻合。一般来说,银行在选择实行最高额保证的客户时应注意掌握从严原则。只有那些业务往来较多,日常信誉良好的客户才能做这类业务。因为在最高额保证条件下,客户到银行办理贷款的便利性会大大提高,银行对借款人及担保单位的调查会相对弱化。如果对所有客户均实行这种保证方法,无疑会加大银行的风险。在办理最高额保证业务时,银行还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经办银行对签订的最高额担保合同要实行台账制度,将担保单位、最高额担保期限、最高额担保金额等内容予以详细登记,同时要确认出具担保合同单位的法律有效性及程序的合法性并将有关资料留存,银行调查人员必须签名确认以示负责。其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对每笔适用该最高额担保合同的借款业务进行记录,防止超额、超担保期限的借款业务发生。最后,对最高额担保合同项下的贷款业务的金额不要过于分散,借款到期日要确定在最高额担保合同到期日附近,可采取一笔发放、分期收回的方式,避免与最高额保证合同到期日相差过远的状况发生,以便及时维护银行的权益。 三、重视关于最高额保证的担保期间的相关约定。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七条之规定:最高额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如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有保证人清偿债务期限的,保证期间自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的,保证期间自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自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六个月。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一条款,对保障债权人权益,防止不良资产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小编搜集整理到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通常来说,商业银行最高额保证业务应该注意以上几点问题。如果您对此依旧感到十分困惑,或者您还有什么相关法律问题需要解答,欢迎您到法律咨询网进一步咨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