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二次复议申请人回避吗 |
释义 | 二次复议申请人回避吗 回避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可以自行回避,也可以由当事人提出,适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 刑事: 《刑事诉讼法》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自行回避: ①是本案的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 ②本人或本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③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人。 ④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未自行回避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 当事人在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均可申请回避,如回避的申请被驳回,可申请复议一次。 民事: 《民事诉讼法》规定: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本案的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当事人是实体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只能以当事人的身份参加诉讼,而不能以当事人和办案人员的双重身份出现,所以必须回避。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是指本案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所谓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是指案件的处理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审判人员自身的利益。这种利害关系,既可能是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也可能是事实上的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其他关系,指除上述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比如,与当事私交甚笃的同学、朋友或与当事人积怨很深的仇人、对手,等等。这些关系,只要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就应当回避。 所以,如果上级法院参加复议人员有上诉情形,可以申请回避。 以上内容就是相关的回答,只要是审理案件,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又联系的话,都是要进行回避的,如果不进行回避可能会让审理的结果变成无效,在这个时候需要院长来作出决定。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可以咨询法律咨询网相关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