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无因管理与拾得遗失物的关系是怎样的? |
释义 | 农村养老保险 生育保险报销条件 意外伤害保险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医疗保险报销 保险索赔 人们在乘坐公交车或者地铁的时候,偶尔会捡到他人遗失的物品。从道义的角度出发,捡到遗失物要及时上交,不能非法占用。作为拾到人,要妥善保管遗失物品,不能故意损坏,这一点和无因管理类似。那么,无因管理与拾得遗失物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有关知识。 一、无因管理与拾得遗失物的关系是怎样的? 拾得人发现遗失物,继而进行占有,此时遗失物即为拾得物。一般而言,拾得人对拾得物性质的认识,贯穿于占有的整个过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拾得人知其物为遗失物抑或以其为无主物,对拾得概念之构成,不生影响”。至于拾得人对于拾得物意图归还、还是意图侵占、还是意图为取得所有权而先占,均不影响“拾得”的客观事实的存在。拾得的客观要件是占有。依法律行为取得占有,是传来取得。 “通常拾得之活动,属于无因管理,诚实拾得人以为他人管理之意思为之者,构成无因管理,不诚实之拾得人以为自己之意思为之者,构成准无因管理。惟以为无主物拾得人,非无因管理人”。对遗失物的占有,应区分为两种:构成无因管理的,为有权占有;不构成无因管理的,为无权占有,形成侵占或处于不法状态。 二、遗失物须满足哪些条件? 1、须为动产。不动产如土地即使时间久远致边界不清也不构成遗失物。除一般动产外,有价证券、银行存折及各种证书等也属于动产范畴。 2、须无人占有。遗失物在拾得前必须不为任何人占有。判断占有是否丧失,应依社会一般观念,根据具体情况,考察原占有人是否具有事实上控制该物的可能性。仅一时丧失对物的占有,并不能构成遗失。因此,占有的物品偶然进入他人地内、建筑物内,均不能构成遗失物。在自己房屋遗失的物品,不能视为遗失物。并且占有丧失必须具有确定性。无人占有是一种客观状态,与遗失人的主观认识无关,因此即使失主知悉遗失物的下落,仍不妨碍遗失物的成立。 3、须非无主物。遗失物占有的丧失非基于所有人之意。法学广义上的遗失物包括同性质、同特征的漂流物和失散的饲养动物。 综上所述,拾到遗失物的当事人,有保管的义务,这其实就是无因管理。但是,如果其占用不还,及时是对遗失物进行保管,也不符合拾得遗失物的条件。这就是无因管理与拾得遗失物的关系。并且,拾到人将遗失物归还给原主人后,可以主张在保管期间付出劳动的报酬。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