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国家对校园贷的法律有哪些? |
释义 |
近些年来,校园贷在大学校园中越来越常见,但是因为国家和大学校园对校园贷没有相关的规定和正规的管理,这使校园贷在一些大学校园里造成了一系列惨案和一些违反法律的事件。随着一些校园贷引发的一些巨大问题,国家也及时针对校园贷做了一些规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国家对校园贷的法律有那些? 一、 何为校园贷? 随着P2P网络借贷模式逐步风靡全国,针对在校大学生推出的网络借贷、分期购物产品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产品可以统称为校园贷。目前,校园贷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专门以大学生为消费对象的分期购物平台,例如趣分期;二是P2P网络借贷平台,例如投投贷、速溶360等;三是依托传统电商平台发展起来的借贷业务,例如京东白条等。目前出现较多问题的应为第二种模式即P2P网络借贷模式,下文也主要从该模式着手进行论述。 二、 校园贷涉及到的法律责任问题 《合同法》第7条亦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由此可知,合同内容违反公序良俗的应为无效,而近来爆出的“裸条”事件,即以裸照作为抵押物,这明显违背了最基本的公序良俗原则。 作为一种异化的“校园贷”,在毫无信用、毫无尺度的规则中,“裸条”极易触碰法律的红线。据“裸条”借款学生描述,放贷人曾承诺,这些裸照仅作为借款抵押,照片不会流出,且一旦贷款金额还清,这些照片会被删除。然而事实却是这些裸照或视频在一些QQ、论坛、贴吧上被公开叫卖。对该类行为极有可能触及的刑事责任是: 1、涉嫌敲诈勒索。在裸贷风波中,还不起钱的借款人,往往被威胁在网上公布其裸照或视频,从借贷分子的行为方式上看是符合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构成的,BUT敲诈勒索罪作为侵财型犯罪,其主观目的——对他人财物的非法占有是不变的,因此仅针对本金的威胁返还不构成敲诈勒索罪,对超出法律保护的高息部分如果达到入罪数额,则构成敲诈勒索罪。 2、涉嫌传播淫秽物品。裸照的出售者、转手者、传播者都属于传播淫秽物品,要判断有没有构成该罪,主要判断标准是要看他们传播淫秽物品的数量和牟利的数量,比如,淫秽视频、照片等发布到网上就要看点击率和阅读量。如果将淫秽物品出售,就看销售淫秽物品的数量和他们获取金额的数量。 3、涉嫌侮辱罪。放贷者将受害的女大学生裸照和视频放到网上的行为,足以造成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之后果,如果情节严重,可以构成侮辱罪。 三、平台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 对于正规的小贷类平台抑或p2p类平台,一般会根据借款人的经济收入、财产状况及先前借款经历综合评判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借款额度。比如,对于p2p而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规定了自然人借款人的借余额上限,其目的是为了控制p2p平台的业务风险。但是如果平台对大量往来的资金违反监管规定,形成资金池的,也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此外,如果网络平台明知放款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还提供各种技术支持和帮助的,可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如果与放贷人有共谋的,则可以传播淫秽物品罪等犯罪的共犯追究其刑事责任。 应当看到,校园贷的本意是通过资本的合理流动,来解决大学生在完成大学教育、自我提升或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但由于监管不力、规则缺乏、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扭曲等种种原因,作为P2P蛮荒时代的产物之一,乱象丛生的“校园贷”对大学生竟从扶持变成压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多方都已介入,并试图改善校园贷现状。一方面,银监会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规范整顿校园网贷业务。另一方面,从事校园贷业务的平台在舆论压力下纷纷转型升级,目前以校园分期消费业务为主的50多家中,有多家规模较大的平台正在退出校园市场。这对于规范乱象丛生的校园贷现状,可谓是一个良好的整治的开端。 四、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规定 为加强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4月13号,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省教育厅昨日下发文件要求省内各高校抓好落实。 《通知》明确,各高校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联合银监局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电话、短信、网络、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此外,还要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第一时间报请金融监管部门、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依法处置。 一般而言,泛滥的校园贷款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一些诱惑,但是大学生一定要保持理智,认清校园贷款的本质,不要轻易的上当受骗。国家对校园贷的法律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政策与措施对于整顿校园贷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