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刑事立法,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
释义 | 1.第一种:规定处于该年龄阶段的人,只要被证明确实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时,行为人才负刑事责任;否则就不负刑事责任。 这种立法方式的特点:(1)法院断定一个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应否负刑事责任,不是靠法律的规定,而是靠法官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2)这种立法方式过分扩大了司法的权限,容易造成司法的不统一和不协调。这种立法方式把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行为人应否负刑事责任的重大原则问题由司法人员裁决,过分扩大了司法的权限,容易造成司法的不统一和不协调,甚至也给司法工作过分增加了本可避免的困难。 2.第二种: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一些较为严重的犯罪行为,在处于该年龄阶段的人对其负刑事责任,对未列出的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这种方法方式的特点: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一些较为严重的犯罪行为,如果处于该相对负刑事责任阶段,就对其行为负刑事责任,否则就不负刑事责任。法官可以根据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和年龄裁判,这种规定明确、具体,因此司法的操作性极强。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2款的规定,我国采用的是第二种立法模式。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