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网络诈骗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
释义 | 虽然网络诈骗的犯罪主体有个人和打单位之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多以团体犯罪为主,由于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犯罪,且实施此类犯罪活动的人的反侦察能力是较高的,故而法律对此类行为的大家利达是比较高的,具体来说,网络诈骗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一、网络诈骗相关法律规定 网络诈骗是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进行诈骗的一种方式,对此行为处罚仍依照《刑法》第266条的规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网络诈骗案件常用手段 近年来,侵害网民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的网络犯罪行为日趋猖獗,2015年1-3月,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共接到网络诈骗报案4920例,报案总金额高达1772.3万元,人均损失3602元。其中,pc用户报案3773例,报案总金额为940.5万元,人均损失2493元;360手机用户报案1147例,报案总金额为831.8万元,人均损失7252元。4月28日,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以下简称北京网安)、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联合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同发布《2015年第一季度网络犯罪数据研究报告》。 网络诈骗案件频频发生的背后是互联网上日趋严重的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网络攻击、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等恶意行为以及频繁发生的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事件。此次北京网安总队、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联合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网络犯罪数据研究报告》,是首个基于安全大数据,对网络犯罪形势进行系统分析的报告,报告系统呈现了第一季度我国的网络诈骗、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恶意软件、网站攻击、信息泄露等网络犯罪行为的形势和变化趋势。 报告显示,个人信息泄露是网络诈骗犯罪猖獗的重要原因。仅2011年至2014年底,已被公开,并被证实已经泄露的中国公民个人信息就多达11.27亿条,内容包括账号密码、电子邮件、电话号码、通信录、家庭住址,甚至是身份证号码等信息。这一数字相当于12306信息泄露事件的8669倍。 安全专家介绍,网络诈骗犯罪分子最常使用的手段有:木马病毒、钓鱼网站、诈骗电话、诈骗短信。此外,手机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犯罪的一种新的平台,手机诈骗犯罪增长速度加快,手机诈骗案件人均损失金额是pc诈骗案件的2倍。诈骗传播途径方面,手机端也与pc端有所不同。在pc端,社交工具和电子商务网站是网络诈骗信息传播的最主要途径;而在手机端,用户遭遇诈骗的首要途径是诈骗短信,其次是钓鱼网站和诈骗电话。 三、网络诈骗防范措施 1、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现在有不少网站或是商家搞活动,会要顾客留下一些相关的资料,在此提醒大家,除非是正规的、可信度非常高的网站或商家,否则最好不要留下自己的私人信息。 2、随时更改密码。密码是一把锁,能够有效保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千年不换的密码,其安全性却大大降低,因此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换一次密码,而且密码的组合规律只有自己才知道。 3、堤防钓鱼网站。网购很流行,新型诈骗也应运而生。不少网民在点击网店链接的时候都会不小心进入看似与正规购物网站很相似,但实际上是专门骗取信用卡密码或金钱的钓鱼网站。在此提醒大家,凡是要求输入信用卡密码的网站都绝对不可能是正规网站,一定要果断退出,不要上当。 4、多关注信用卡动态。开通信用卡短信提示功能,一有异动立即就可以知晓,也可以快速反应给银行及公安部门。 5、注意上网细节。平时不要在非自己使用的电脑上登录网上银行或是进行网上金额交易,即使是私人电脑也要加强防范,安装杀毒软件,经常检查电脑的网络安全情况,随时清除上网痕迹和cookies。 6、熟记官方电话。对于打电话称信用卡被恶意透支或是其他种种的,只要不是银行的官方号码,一律不要理会。有的不法分子很狡猾,利用软件改变来电显示,只要回拨,就会露出马脚。 7、刷卡取现需谨慎。无论是在银行自助刷卡取现,或是在商家刷卡付账,输入密码时一定要确保周围没有旁人接近,用手遮挡一下键盘。在自助取款机处要特别留心是否张贴有一些小字条,说机器故障之类的,很可能就是骗子的把戏。 由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诈骗相关法律是由刑法所明确规定的,根据该法规的规定,对于犯本罪的,根据诈骗的数额,量刑分为三档,最低的只需要承担民事责任,量刑最高的,会被判处死刑。由于网络诈骗的手段日益翻新,让人防不胜防,故而,公民应该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