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有关治安管理办案人员回避的规定有哪些? |
释义 | 为了防止司法人员徇私枉法,能够公正的审理案件,我国确立了回避制度。规定司法人员在相关的情形下,应回避而不能参与到案件中去。对于不同的办案人员,回避的方式也不同。那么治安管理办案人员回避的方式有哪些呢?下面法律咨询网小编给您做详细介绍。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47条规定,回避有两种:当事人申请回避和审判人员主动回避。 一、是当事人申请回避。 当事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从而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根据《最高法院解释》第47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决定。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申请人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对申请人的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应当在 3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二、是审判人员主动回避。 审判人员主动申请回避是审判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 (五)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回避的规定同时适用于其他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可见,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回避有当事人申请回避和审判人员主动回避。因此,治安管理办案人员的回避要么是由当事人申请他们回避,要么是他们主动回避。当然这两种回避方式都是要满足各自的条件的,才能够让相关人员回避。以上就是法律咨询网小编对于治安管理办案人员回避方式做出的介绍,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法律咨询网濮阳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