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非盈利目的侵犯肖像权如何赔偿? |
释义 | 一、非盈利目的侵犯肖像权如何赔偿? 肖像权是一种专属权,肖像权受到侵害表现为精神受到损害,未经肖像人同意而使用肖像的行为均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这就是侵害肖像权的构成。具体讲, 1、行为人使用了肖像人的肖像; 2、行为人使用肖像未经肖像人同意; 3、肖像人的精神受到了损害。 当然,这样会存在公益性和新闻宣传性的使用肖像问题。新闻宣传性的使用可以规定为例外,而公益性的使用也应当事先征得肖像人的同意,并给予相当的使用补偿,这就相类似于公益性的征用。公益性和新闻性的使用肖像也不能使肖像人的精神受到损害。当肖像人的肖像受到侵害时,肖像人就可以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肖像权受到侵害表现为精神损害,因此赔偿损失也就是精神损害赔偿,情节显著轻微的,也就不存在赔偿损失的问题。 二、侵犯肖像权是否必须出自盈利目的? 虽然《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但从《民法总则》的立法意图和学理解释来看,尽管不无争议,但主流见解均倾向于认为营利性不是侵害肖像权的构成要件。另外,在学者拟议的中国民法典建议稿中,对此问题的界定也十分明确。最高人民法院(1990)民字第28号复函批示特别强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使用其肖像”。遵循立法本意,将营利目的从认定侵犯肖像权的构成中予以排除。 在司法实务中,已有很多事实上构成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但不具备营利目的的判例。法院一般都将是否营利认定为是否侵害肖像权的一个情节,一个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考虑的因素,而并不是作为侵犯肖像权的构成要件。虽然民法通则规定了侵犯肖像权要具备主观营利目的,但我国司法实践并不坚持这一原则。 综上所述,肖像权是公民的民事权利,和自身利益关系密切,即使对方没有拿去盈利,而未征得同意的情况下使用肖像,也构成侵犯。作为被侵权方,可以提出经济赔偿,主要针对精神损失。解决肖像权纠纷可以采取协商、调解或者起诉等方式,打官司是最后的手段。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