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有哪些内容
释义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有哪些内容
    证据的合法性,指证据的形式以及证据的来源符合法律的规定。一般而言,证据的合法性审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备法定形式,证据应当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八种法定形式,即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
    2、符合形式要件,比如公司决议应当有股东的签章,证人应当具备证人资格和作证能力,鉴定报告应当有鉴定机构盖章。
    3、来源合法,即证据不能通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取得,比如通过收买证人、胁迫证人的手段获得的证据并不具有合法性。
    
       二、民事证据的真实性有哪些内容
    证据的真实性,指一份证据的形成过程客观真实,不是出具证据的一方有意伪造的,也可以称为证据的客观性。证据的真实性包括形式上的真实和实质上的真实。有时,一份证据虽然不是伪造的,但其中的内容却不能客观反映待证事实,同样不能认定为具有真实性。
    比如,同样的合同,都盖有签订主体的印章,均符合合法性的要求。但是,其中一份合同可能存在通谋虚伪的意思表示,比如阴阳合同,比如以避税为目的的实买卖假赠与合同。因此,当形式上的真实和实质上的真实出现不一致时,形式上的真实必须服从实质上的真实,质证时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否则该证据就不具有真实性。
    1、证据的来源,证据的来源经常会影响我们对证据的判断。
    2、动机因素,比如提供证据的人或证人是否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这种利害关系往往会影响其作证的动机。
    3、认知因素,比如当事人或证人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年龄、心理、表达等因素会较大影响认知因素;四是证据产生的场所、过程等细节因素;五是证据等内容及其与其他证据的协调性。
       三、民事证据的关联性有哪些内容
    证据的关联性,指证据事实应当与待证事实存在联系。当事人提交的证据中,有些证据直接反映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事实,有些证据反映了当事人的主观目的,有些证据反映案件发生的原因。因此庭审中,不能简单地说某个证据不具有关联性,而是应当结合待证事实,详细说明某个证据与举证一方的某个待证事实没有关联性。为了保证庭审的效率并增加诉讼请求被支持的可能,当事人提出的证据应当与待证事实存在关联。以表见代理为例,律师在归纳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类:
    1、须行为人无权代理权而以本人名义实施代理行为。
    2、须有使相对人足以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实。
    3、相对人主观上无过错。
    4、须无权代理人与相对人所为的民事行为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而被代理人于代理人作出民事法律行为时不在现场的证据,显然与证明本案待证事实无关。只有对待证事实具有证明意义的证据才具有关联性。
    上述内容为大家简要分析了"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有哪些内容"这一问题。大家应注意"三性"的认定系证据优势判断的前提,但一份证据的立足点主要还是证据内容的真实性。即合法性、关联性是前提,真实性才是确定待证事实的关键。在司法实践中,有些证据的合法性可能存在瑕疵导致无法确认真实性,那么就可以通过提交相互印证的一组证据来综合证明该待证事实。认定证据的"三性",应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判断,而非将各份证据孤立起来审查。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法律常识,若还其他问题需要咨询,欢迎咨询法律网。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4: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