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合同诈骗罪立案的材料有哪些
释义
    合同诈骗罪是刑事案件,对此由公安机关进行管辖,当然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时需要提供自己被人诈骗的证据,例如合同,聊天记录等。因此接下来将由法律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合同诈骗罪立案的材料有哪些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合同诈骗罪立案的材料有哪些
    1、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
    2、受害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涉嫌诈骗人的身份证明材料,请尽量提供。
    3、提供涉嫌人进行诈骗的事实材料,如签订合同的虚构单位,冒用他人名义的相关依据。一般涉嫌人会留下印章、印鉴、假名片、假工作证、假营业执照,盖假公章各种证明等。
    4、提供证明诈骗的危害后果的材料。如受害者已经履行合同的,提供已履行合同的材料;造成相应损失的,提供损失结果的证据。
    5、其他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如双方在来往中的邮件,书函等材料。
    
    二、合同诈骗罪案件处理流程
    1、受害人需要向派出所或公安局报案;
    2、报案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报案材料,警察审核以后符合立案条件便可以立案;
    3、立案后公安机关便进行侦查以确定事实和收集证据;
    4、公安机关侦查完毕后,便会将案件移交检察院;
    5、检察院受到材料后会审查起诉,经审查若构不成犯罪(包括合同诈骗罪法定构成要件不满足或证据不足等情形)便不提起公诉,若初步认为构成犯罪变会向法院提起公诉;
    6、提起公诉后,最后由法院进行审理、判决。
    三、合同诈骗犯罪最常见的作案手段
    1、以假乱真“饰耳目”。犯罪分子以虚假的证明材料虚构不存在的单位,或伪造身份证明、冒用他人名义,在签订合同骗取钱财后就溜之大吉。
    2、招摇撞骗“唱空城”。犯罪分子虚构购销产品、发包工程、投资协作等名目骗签合同,待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得到担保财产后迅速逃逸。
    3、一唱一和“演双簧”。犯罪分子利用媒体和网络先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行政机关、国有企业、部队和知名民营企业等单位名义,以紧俏和滞销商品为诱饵,通过以一方需购买某种物品,而另一方能提供此物品来演“双簧”,随后诱惑第三方参与进来,上当受骗。
    4、虚张声势“空手道”。为证明自己“有经济实力”,犯罪分子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虚假的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等作担保,诱使对方当事人信任,再利用经济合同诈骗钱财。
    5、先舍后取“钓大鱼”。犯罪分子本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为达到其犯罪目的,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使对方当事人相信其履约能力和诚意,进而与之签订标的额更大的合同,待诈骗到大量钱财后立即销声匿迹。
    6、高进低出“连环套”。犯罪分子先以高价签订买卖合同并交付小额定金或支付小部分货款,在骗取对方信任后,想方设法拿到全部货物,然后迅速将这些货物进行低价倾销,随后迅速逃跑。
    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得知,合同诈骗罪是有公安机关进行立案追查的,被害人需要提供双方签订的合同、提供涉嫌人进行诈骗的事实材料,如签订合同的虚构单位,冒用他人名义的相关依据等。以上便是法律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合同诈骗罪立案的材料有哪些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的可以咨询法律网的律师。
    
    
    拓展阅读
    
  • 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
  • 合同诈骗罪指什么
  • 合同诈骗罪是洗钱罪上游吗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