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违约的诉讼时效是多少 |
释义 |
一、违约的诉讼时效是多少 合同违约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诉讼时效届满的后果 所谓诉讼时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对其民事权利予以保护的权利。即权利人丧失了取得胜诉的根据、丧失了胜诉权。 当诉讼时效已经届满权利人的请求权并不随机丧失,权利人仍可以起诉,但债务人可以以诉讼时效经过而抗辩。并且法院应当支持该抗辩。如果债务人在一审中未提出时效抗辩,却在二审提出,法院原则上不予支持,但债务人基于“新证据”能够证明权利人的请求已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况除外。再审中提出的法院一律不予支持。 三、诉讼时效的中止 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因发生权利人不能行使权利的客观障碍,诉讼时效期间暂停计算,待该客观障碍消除之后,诉讼时效继续计算的法律制度。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可知我国规定的大部分诉讼时效都是三年,在这三年内我们可以向对方催告履行合同义务等主张自己的权利。而当出现不可抗力等情况的时候,时效可以发生中止。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关于违约的诉讼时效是多少的内容。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法律网专业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