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破产重整起诉保证人的责任与追偿权有哪些 |
释义 | 破产重整起诉保证人的责任与追偿权有哪些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担保法》及其相关解释有效时期为2020年12年31日止,届时与《民法典》相冲突的条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释颁布替换。 债务人破产,债权人既可以向债务人申报债权、参与债务人的破产财产分配,又可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债权人在破产程序中未受清偿的部分,保证人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实践中,债权人何时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如何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呢?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4条和相关答复给出了答案。第44条规定,保证期间,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的,债权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也可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债权人申报债权后在破产程序中未受清偿的部分,保证人仍应当承担保证责任。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应当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六个月内提出。最高人民法院答复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2003]民二他字第49号)指出,关于适用担保法司法解释第44条第2款规定的债权人应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规定,仅适用于债务人在破产程序开始时保证期间尚未届满,而在债权人申报债权参加清偿破产财产程序期间保证期间届满的情形。即在上述情况下,考虑到债权人在债务人破产期间不便对保证人行使权利,债权人可以在债务人破产终结后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简单概括以上规定,就是在保证期间内,如果债务人破产,债权人尚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适用担保法司法解释第44条,只能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六个月内就未受清偿部分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如果债务人破产前债权人已经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不适用该司法解释的规定。 我们应正确理解、慎重对待。因为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的,保证人免除责任。妥善的处理办法是保证期间不论债务人是否破产,债权人都应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即便是发出催款函,也会起到保证期间失去意义、诉讼时效开始计算的效果。 实际操作中根据债权人对债务人和保证人提起诉讼的时间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债务人破产后债权人对债务人和保证人提起诉讼 债务人破产后,债权人在全额申报债权的同时,又向法院起诉要求债务人和保证人、或只要求保证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对此如何处理?实践中有三种做法: 1、不予受理,告知债权人在债务人破产程序终结后六个月内起诉保证人。 2、中止审理,待破产程序终结后恢复审理。法院正常受理后中止审理,待破产程序终结后恢复审理。 3、正常审理,但判决保证人附条件、附期限承担责任,即保证人在债务人破产程序终结后就债权人在破产程序中未受偿部分承担责任。 以上处理方式,均符合担保法司法解释第44条的精神。 (二)债务人破产前债权人对债务人和保证人提起诉讼 分为两种情况: 1、债务人破产时,案件已经审结,法院判决债务人偿还债务、保证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此时,保证责任已经产生。债权人既可以向债务人的管理人申报债权,又可以申请法院对保证人采取执行措施。 2、债务人破产时,案件尚未审结。根据《企业破产法》第20条规定,该诉讼继续进行。那么,法院如何判决呢?是判决债务人偿还债务、保证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还是判决债务人偿还债务、保证人在债务人破产程序终结后就债权人未受偿部分承担责任?对此,实践中一些法院仍按照担保法司法解释第44条的规定,判决保证人在债务人破产程序终结后就债权人未受偿部分承担责任。也有例外,一些法院认为债权人在债务人破产前已经向保证人主张权利,故不适用担保法司法解释第44条的规定,仍判决保证人承担现实责任,且判决生效后可以对保证人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三)关于债权申报 《企业破产法》第51条规定,债务人的保证人或者其他连带债务人已经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的,以其对债务人的追偿权申报债权。债务人的保证人或者其他连带债务人尚未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的,以其对债务人的将来追偿权申报债权。但是,债权人已经向管理人申报全部债权的除外。 也就是说,债务人破产,债权人全额申报债权的,债务人的保证人不能以对债务人的将来追偿权申报债权。只有已经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的,才能就清偿部分申报债权。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破产重整起诉保证人的责任与追偿权有哪些”问题进行的解答,担保法司法解释规定,保证期间,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的,债权人既可以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也可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读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法律咨询网进行法律咨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