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侵犯隐私权如何处罚 |
释义 |
一、侵犯隐私权如何处罚 隐私权被侵犯属于违法行为,并不属于犯罪,适用《民法通则》第101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我国现行的民法暂时未对隐私权做出明确规定,虽然法律上没有直接规定隐私权,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隐私权被侵犯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若是部分特别严重的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如非法入侵、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等触犯《刑法》第245条:“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则有可能构成犯罪。 ![]() 二、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 1、主观具有过错,侵犯隐私权应属于一般侵权行为,要求行为人主观上须具有过错,才能构成侵权责任。 2、违法行为的存在。侵犯隐私的行为因直接违反法律规定,亦或违反社会公德,受到法律的否定评价,使得该行为具有违法性质。 3、损害结果,发生损害是侵权行为的结果,作为一种事实状态,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具备因果联系。侵权法上因果关系在于确定行为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往往具有直接关联性,侵犯隐私权的后果表现为权利人自控信息的外溢与私欲生活的侵扰,这一事实乃侵害行为所致。换句话来说,侵权主体应该不法行为遭受人格利益损失。 相关法律规定: 《侵权责任法》 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侵犯隐私权如何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隐私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律给予了其足够的保护,因此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时刻注意不要去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避免惹上官司。希望解答了大家的疑问。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法律网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两百四十五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四十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