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物权保护诉讼时效
释义
    摘要:完善物权保护制度,是物权法草案的重要内容。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目前的物权法草案细化了有关条款,增加了相关规定,以更好地依法保护物权,使其不受侵害。小编通过案例为您介绍物权保护诉讼时效问题。
    
    [生活案例]
    去年12月,江苏南京某小区的部分居民被自己的突然发现惊呆了:居民楼的墙体发生开裂,地面出现沉降,整幢楼房面临坍塌的危险。
    原来,在离居民楼七八米的地方,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为盖高楼,正开挖地基。不久前工地内用来防止地基四周垮塌的护桩发生断裂,导致隔壁小区居民楼底的土层出现大面积塌方,进而使居民楼出现重大险情。
    当时,居民们找到开发商,要求对方马上采取措施,防止发生危险。尽管开发商口头答应解决这一问题,但就是迟迟不采取相应措施。几十户居民不得不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等途径解决,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物权保护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根据权利被侵害的情形合并适用。侵害物权,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点评]
    完善物权保护制度,是物权法草案的重要内容。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目前的物权法草案细化了有关条款,增加了相关规定,以更好地依法保护物权,使其不受侵害。
    首先,列举了物权保护的六种方式:确认权利;返还原物;恢复原状;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损害赔偿。这六种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根据权利被侵害的情形合并适用;草案并规定,侵害物权,除要承担民事责任外,还将视具体情形,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如果根据草案的这一规定,上述案例中的居民可以要求开发商采取措施消除居民楼的险情,恢复其原状,并可要求开发商对居民所受损害进行赔偿;视侵权的程度,开发商在承担民事责任之外,可能还得承担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此外,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等途径解决,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意味着,草案通过后,案例中的居民如果与开发商无法通过和解、调解的方式解决问题,就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值得注意的是,现行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如果超过这一时效,则受害者无法通过诉讼讨回公道。而根据物权法草案的规定,如果受害者提起的诉讼是要求侵权者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的话,则不适用诉讼时效,随时都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案例中的开发商即使拖上10年、20年,只要居民楼的险情没有消除,就可能随时面临居民依法提起的诉讼。
    知识延伸:关于房产纠纷诉讼时效
    涉及房地产纠纷的诉讼时效规定,适用民法和行政法的有关时效规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 一般时效:是指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除外的诉讼时效,通常适用《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诉讼时效为二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超过二年,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 特别时效:是指《民法通则》第136条第三项的规定“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情况,诉讼时效为一年,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三、 最长时效:指《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换言之,即权利人不知道或者不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请求人民法院保护也应在二十年时效之内提出,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综上所述,一般诉讼时效和特别诉讼时效,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而最长时效则是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继承法》第八条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提起诉讼。
    四、 通过行政复议的行政房地产纠纷案件,其诉讼时效为十五日,自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计算,没有经过行政复议的房地产纠纷案件,时效为三个月,从知道作出具体行政复议之日起计算。
    五、 对行政处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三十天。如《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三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由于作出具体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没有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致当事人逾期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其诉讼期限从当事人实际知道诉讼权或起诉期限时计算,时效为一年,超过一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民事诉讼时效相关知识,推荐阅读: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八条
    [2]《法》第五十二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
    [6]《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三十五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