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能否继承 |
释义 | 一、合同能否继承 如果法定继承人不放弃继承财产,则应该继承过世的主体人的纯属财产性质的合同,具有人身依附性的合同(如服务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的,合同效力自然终止,则不需要继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条 分割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但是,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 ![]() 二、合同一方死亡合同还能履行吗 我国法律对于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后合同效力问题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我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终止的其他情形。 合同解除的,该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一方当事人死亡,显然不属于上述(一)至(六)的情形,而当事人如果不在合同中约定一方当事人死亡后合同效力终止或者不将一方当事人死亡约定为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条件并且行使合同解除权的话,似乎合同权利义务还继续存在。 然而,《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九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这条法律确定的原则,即“合同相对性原则”。即合同只在当事人之间有法律约束力,对第三人没有约束力。合同的效力范围仅限于合同当事人之间,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也不能承担合同上的义务。 而一旦当事人死亡,显然法律是无法对死人有约束力的。按照这个逻辑来说,似乎合同的权利义务就应该自然终止,也就是说合同效力终止了。 三、继承合同的概念 继承合同系一种财产行为,其本质应为契约。从主体来看,继承合同一方为被继承人或遗赠人,而另一方则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也可以为非法定继承人(受遗赠人)。从合同的内容看,其秉持了合同法领域中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当事人双方可以自由约定权利义务,即合同内容由被继承人或遗赠人与相对方合意决定。此外,继承合同的受益人可以为合同双方外的第三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这也大大突破了我国现有的继承制度。从生效时间来看,继承合同在成立之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合同双方的行为均需受到约定内容的限制。 不同于赠与和遗赠,继承合同应当是双务性的,其以双方所约定的对价为核心,只是这种对价未必要求等价。比如被继承人或遗赠人答应在死亡后,其所拥有的房屋由合同相对方取得所有权,其对价是相对方照顾被继承人或遗赠人生前的日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相对方为照顾被继承人或遗赠人所付出的费用可能少于、也可能多于其可取得的房屋价值。但这种对价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具体的内容,只需双方协商一致即可。在案例四中,因为采用了保险合同的形式,继承合同甚至可以带有射幸的色彩。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合同能否继承”的相关法律知识,合同是可以进行继承的,但又要看该合同是否具有人身依附性的合同,此类合同是不能继承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九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