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 |
释义 | 一、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 刑事诉讼证据排除规则在刑事诉讼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1.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以及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均应当予以排除。 2.如果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且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那么这些证据也应当进行补正或给出合理解释;如果无法补正或给出合理解释,那么这些证据也应当被排除。 3.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应当排除的证据,应当依法进行排除,不能将其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或判决的依据。 二、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 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主要包括对非法证据特别是非法言词证据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 1.非法证据不仅包括非法言词证据,还包括非法实物证据。尽管现有司法解释对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有原则规定,但非法实物证据的情况较为复杂,难以作出一般性的禁止规定。 2.非法言词证据包括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口供,以及侦查人员违反规定单人取证等程序违法取得的言词证据。这些非法言词证据依法应当予以排除。 ![]() 三、非法证据排除的操作 非法证据排除的操作: 1.以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属于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2.对于程序违法取得的言词证据,实践中一般均应补正、完善。 3.人民检察院在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情况下,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法提出纠正意见;如果构成犯罪,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非法证据排除是为了确保司法公正,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何疑问?法律网提供全面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您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保障司法公正和自身权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