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 |
释义 | 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发生转换是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养老社会保险转制隐性债务产生的前提条件,因此,在研究养老社会保险转制成本、养老社会保险转制隐性债务、养老社会保险一般隐性债务三者之间的差异之前,有必要对养老社会保险筹资模式进行了解。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筹资模式主要有三种,即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和部分积累制,这三种筹资模式各有优劣。 (一)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是政府根据养老社会保险支出的需求,按照当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养老社会保险资金的一种资金平衡方式,即本期养老社会保险收入仅仅满足本期养老社会保险支出的需要,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年度的养老社会保险支出储备资金。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在计划开始时缴费率较低,随着养老社会保险支出规模的增大,可及时调高养老社会保险缴款率以保持收支平衡。而且,它也不涉及投资及投资回收问题,管理成本较低。其缺点主要是稳定性和适应性较差,尤其是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 现收现付制要求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如果年度间经济波动较大,就会引起养老社会保险收入的波动,从而引发养老金支付上的危机。此外,现收现付制还要求人口变动相对稳定。现收现付制是以当期的工作人员缴纳的养老社会保障税(费)来支付当期退休人口的养老社会保险支出的,当出现人口老龄化时,就会使当期工作人口的税负过重而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二)完全积累制 完全积累制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死亡率、出生率、退休率、工资率、物价指数等)进行长期综合预测的基础上,预计养老社会保险成员在享受养老社会保险待遇期间所需开支的养老保险基金总量,然后将其按一定的比例分摊到劳动者整个就业期间,并对不断提取而已经积累起来的养老社会保险基金进行有计划的投资运营,日后再将征缴的税(费)和投资回报用于向投保人兑现当初的养老社会保险承诺的一种资金平衡方式。这种方式坚持先积累、后受益的原则,一般从开始工作的第一天起,劳动者就必须依法定期缴纳一定的养老社会保障税(费)。与此同时,也可能规定劳动者所在的单位或雇主也必须为其职工定期缴纳一定的养老社会保障税(费)。二者合一,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和运营,形成一笔可观的养老社会保险基金,待劳动者需要享受时,定期或一次性给付,受益的多少与供款的数量直接相联。 其优点是能够保证养老社会保险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不会出现寅吃卯粮、入不敷出的问题。并且,它还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它强调谁积累、谁受益,受益的多少取决于积累的多少;在实际操作上采用个人账户,产权界定清晰,有利于调动人们进行积累和劳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应付人口老龄化危机。缺点是这种模式要求在开办初期就实行较高的缴款率,并且运营风险较大,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难以保值增值,而且其收入再分配功能较差。 (三)部分积累制 部分积累制是根据分阶段收支平衡的原则,在测算出当年(或近几年)养老社会保险支出需求的基础上,按一个高于满足支出需求所需的缴款率收缴资金,在满足现时一定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出一定的储备基金以满足未来支出需求的一种资金平衡方式。 实际上,部分积累式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筹资模式混合搭配而派生出来的一种筹资模式,在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的形成上,一部分采取现收现付制,保证当前开支需要;另一部分采取积累制,满足将来不断增长的开支需要。它既不同于现收现付制下的无积累,也不同于完全积累制下的预留长期使用的资金,其储备基金规模比现收现付制大,比完全积累制小。 这种方式兼取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者之长,力图在资金的横向平衡和纵向平衡之间寻求交点。同时,由于预留了一部分积累资金,可以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沉重负担;又由于积累的资金规模比完全积累制小,因此,在通货膨胀中基金损失的风险也低。此外,它还可以解决现收现付制计划下缴款率随支出的增加频繁调整的问题,以及完全积累制下初期缴款负担过重的问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