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
释义
    一、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
    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需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综合把握。
    1.主观上,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有明知,而非对事故细节的具体明知,只要对肇事存在盖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逃逸的主观要求。
    2.客观上,行为人必须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的动机,可以是重合的,也可以是单一的。只要具备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定为逃逸。
    二、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
    1.肇事逃逸存在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
    2.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驶,那么这种行为并不构成逃逸。
    3.因为在此情况下,行为人只是在进行正常的驾驶行为,没有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的主观故意。
    4.这里的“明知”并不要求肇事者对事故的所有细节都有具体了解,只要对肇事存在盖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三、逃避抢救与责任追究
    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是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重要标准。
    1.一般情况下,逃逸者不履行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的动机是重合的。
    2.然而,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不逃避抢救义务但逃避责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抢救义务但并不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单一动机的情况。
    3.只要具备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为具备了逃逸。
    4.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下,肇事者在事故现场因害怕遭受受害者或其亲属的殴打而暂时躲避,事后又主动归案。
    5.这种临时躲避行为并不构成逃逸。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肇事者并未逃避抢救义务和责任追究。
    6.同样,肇事者将受害者送到医院抢救后,因害怕家属殴打报复而暂时躲避,事后又主动归案,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因为肇事者已履行了抢救义务,并且没有逃避责任追究。
    开车时是否遵守交通法规不仅关乎个人安全,更关乎他人生命。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可能被视为交通肇事逃逸?欢迎留言讨论,并在法律网获取专业法律建议。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30 1: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