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疏忽大意过失的概念
释义
    一、疏忽大意过失的概念
    疏忽大意过失,指的是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产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但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从而导致了这种后果的心理态度。
    这种过失是一种无认识的过失,即行为人并未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并非行为人不能预见,而是在应当预见的前提下,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
    如果行为人能够小心谨慎、认真负责,那么这种危害后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应当预见是前提,没有预见是事实,疏忽大意是原因。
    二、疏忽大意过失的认定
    认定疏忽大意过失的关键在于确定行为人是否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以及应当预见的具体内容。
    1.应当预见的前提是行为人具备预见的能力。这种预见能力不仅来源于法律、法令、职务和业务规章制度的规定,也源于日常生活准则的要求。
    在判断行为人能否预见危害结果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知能水平、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以及行为时的客观环境。
    离开这些主客观事实,单独考虑行为人的知能水平,是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
    判断方法应坚持主客观相结合,即将行为人的知能水平与客观要求结合起来,看行为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达到了足以符合客观要求的程度。
    2.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我国刑法要求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这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必须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理解的。
    因为过失犯罪以发生危害结果为构成要件,而构成要件是由刑法规定的,所以这里的危害结果,只能是刑法分则对过失犯罪所规定的具体的犯罪结果。
    
    三、如何预见法定危害
    预见法定危害是避免疏忽大意过失的关键。
    1.行为人需要充分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行为所处的环境和条件。
    2.在此基础上,行为人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能水平,对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合理预测和评估。
    3.如果行为人预测到某种后果可能发生,那么他就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这种后果的发生。
    4.行为人还需要注意遵守法律、法令、职务和业务规章制度的规定,以及日常生活准则的要求。
    这些规定和要求往往是对行为人预见能力的客观要求,遵守这些规定和要求可以帮助行为人更好地预见和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总之,预见法定危害需要行为人具备充分的知能水平和预见能力,并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疏忽大意过失的发生,保护社会和个人的安全。
    你对过失犯罪还有疑问吗?法律网将持续为你提供法律知识,快来参与讨论,一起提升法律意识吧!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