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后还能开车吗 |
释义 | 一、交通事故后还能开车吗 交通事故的构成要素是判断事故性质及处理结果的基础。构成交通事故必须满足以下要素: 1.车辆造成的事件,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2.在道路上发生,道路定义包括公路、城市道路等公共通行区域; 3.车辆运动中发生,包括行驶或停放过程; 4.有事态发生,如碰撞、碾压等现象; 5.事态原因是人为的,非自然灾害; 6.有直接的损害后果发生,指物质损失,如人身伤亡、财产损失; 7.当事人心理状态是过失或有意外因素,排除故意犯罪行为。 了解这些要素,有助于在事故发生后,正确评估情况,对未处理的司机是否还能继续开车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二、驾驶责任与驾驶权 驾驶员在交通事故中的责任大小直接影响其驾驶权。 1.驾驶员无责或次要责任,影响较小,事故处理完毕后可继续开车。 2.驾驶员主要责任,将面临吊销驾照,必须等待禁驾期满后重新考取。 3.此外,重新考驾照时,受限于不得考取B照以上级别。 这些规定旨在通过对责任重大的驾驶员实施更严格的处罚,促进道路安全,并给予驾驶员改正和重新开始的机会。 ![]()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