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
释义 | 一、共同犯罪如何认定? 1.主体资格:参与者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如果参与者未达法定年龄或缺乏责任能力,则不构成共同犯罪。即使在某些情况下只有一个参与者达到了这些标准,也不足以构成共同犯罪。 2.主观故意:所有参与者都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意味着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与他人共同实现犯罪目的,并且认识到其他人也在参与这一犯罪活动。 3.客观行为:参与者必须在客观上共同实施了犯罪行为。这些行为应该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犯罪目的,并指向相同的犯罪客体,即被刑法保护的合法权益。每个参与者的行为都应该与犯罪结果的造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4.犯罪客体:共同犯罪的行为必须侵犯了共同的、被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 《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二、共同犯罪中是否包括中止犯 根据法律规定,在共同犯罪中是存在犯罪中止的,但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想要中止犯罪行为;客观上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且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 《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三、共同犯罪的分类有哪些 法律网提醒,共同犯罪的分类: 1.以能否任意形成为标准,分为必要共同犯罪和任意共同犯罪; 2.以形成的时间,分为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3.以共犯人之间有无分工,分为复杂的共同犯罪和简单的共同犯罪; 4.以共犯人之间有无组织形式,分为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