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12岁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
释义 | 一、《民法典》12岁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对12岁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做了具体的规定。 1.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至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被认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独立进行某些民事法律行为,例如接受纯粹的利益,或者进行与其年龄和智力相匹配的行为。 2.对于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被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必须由法定代理人进行代理。 这一规定的调整反映了随着儿童心智水平的提高,法律对他们自主权的尊重及其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民法典》的亮点条款 《民法典》中的几个亮点条款特别值得关注。 1.胎儿利益保护,明确规定胎儿在遗产继承和接受赠与方面被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这在第十六条中有详细规定。 2.第二十六条强调了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保护义务,以及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保护义务,再次强化家庭责任和传统美德。 3.监护对象范围的扩大,规定了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状态,并明确了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 想了解更多关于未成年人民事责任的内容吗?欢迎发问,法律网会为您提供贴心解答。 ![]()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十九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十六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