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公示生效的方式有哪些 |
释义 | 一、公示生效的方式有哪些 公示形式有以下几种: 1.文字公示:通过文字形式公示信息,例如在公告栏中发布通知、决定等。 2.口头公示:通过口头形式公示信息,例如在会议上宣布决策、通知等。 3.媒体公示:通过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向公众公示信息,例如政府发布政策解读等。 4.网络公示:通过网络渠道公示信息,例如在官方网站上发布政策、通知等。 5.书面公示:通过书面形式公示信息,例如在合同、协议中等。 6.实物公示:通过实物展示形式公示信息,例如在博物馆展示展品等。 以上就是公示形式的几种分类,每种公示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公示方式。 二、公示出来的结果可以改动吗 可以更改,方法: 1.公示期内以书面向公示部门提出; 2.需要实名提出异议,不能匿名。写出具体的,真实的情况; 3.公示部门应当自接到异议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重新调查核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 三、公示一般是几个工作日 公示期一般的天数与实际情况有关系。 法律网提醒您,公示期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国家公示。 国家公示是指国家政府通过相关决议、项目和政策之前,把相关草案向社会大众公示,征求意见,以便听取不同意见,对草案做最后修改。国家公示由于涉及大多数人利益且信息量大,因而公示时间较长,一般大于10天。 2.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的公示期一般为七至十五天。 3.企事业单位的公示期一般在一周7天左右。 4.招标人应当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日。 公示期是对公示的时间限定,是近代民主的产物。它的存在无疑最大限度地听取了不同意见,满足了人们的要求,维护了大多数人的权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同时,一定的时间限定又不至于使问题因无限期拖延而迟迟得不到解决,提高了效率。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