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什么行为会侵害公民的个人隐私权
释义
    一、什么行为会侵害公民的个人隐私权
    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11.未经他人许可,私自公开他人的秘密。
    二、侵犯隐私权怎么定罪
    法律网提醒,我国法律没有对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单独定罪,但是《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做出了规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第一、二、三款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三、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的区别
    1.主体不同。隐私权仅自然人享有,而名誉权不仅自然人享有,法人、其他组织也享有。
    2.客体不同。隐私权的客体是不愿公开的秘密,名誉权的客体是公众对特定人的社会评价。
    3.侵害方式不同。侵害隐私权方式是未经同意而披露传述等,侵害名誉权常见的是侮辱和诽谤。
    4.侵害的内容不同。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散布公开的内容并非虚构,侵害名誉权的内容是捏造虚构的。
    5.行为人心理状态不同。侵害隐私权可能故意或过失,侵害名誉权大多主观是直接故意、恶意。
    6.行为人主观目的不同。侵害隐私权的目的可能故意或无意,侵害名誉权目的是毁损贬低他人名誉。
    7.保护方式不同。隐私权侵害只能通过停止侵害、道歉、赔偿损失三种方式进行。而名誉权保护还可以通过消除影响和、恢复名誉的方式进行。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9 8: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