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当事人申请仲裁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
释义 | 一、当事人申请仲裁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当事人申请仲裁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1.仲裁请求应当明确、具体、完整,否则未提出的诉讼请求将不予审理或者得不到支持。 2.仲裁机构在审查仲裁协议的效力和双方主体资格时发现问题,将提醒申请人慎重考虑。 3.仲裁请求的增加、变更,应当在仲裁机构许可或指定的期限内,逾期可能不被受理。 4.请求保护的民事权利应在诉讼时效内。法律网提醒,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 5.授权他人代理仲裁的,授权委托书中要特别注明代理人权限包括:代为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请求等事项的等。未注明上述权限的,代理人就此发表的意见不具有法律效力。 6.按仲裁规则规定预交仲裁费,申请人不按规定预交仲裁费用,或者提出缓交、减交、免交仲裁费用申请未获批准仍不交纳仲裁费用的,仲裁机构将按自动撤回申请处理。 7.当事人为防止因对方行为(如转移财产等)或因其他原因使裁决不能执行的情形,可以在申请仲裁时请法院对被告财产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冻结或其他方式)。 二、申请仲裁的条件 1.有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既是当事人授权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依据,也是排除法院司法管辖权的依据。因此,当事人之间订有仲裁协议是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仲裁协议,而只有一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不得受理。 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3.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 ![]() 三、仲裁当事人的义务 仲裁当事人承担下列义务: 1.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的义务; 2.按时出庭的义务; 3.遵守仲裁秩序的义务; 4.如实陈述案情、实事求是地提供证据的义务; 5.自动履行仲裁文书的义务; 6.按规定交纳仲裁费的义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