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事申诉期限一般是多少天 |
释义 | 一、民事申诉期限一般是多少天 民事案件的申诉期限是裁判文书生效后6个月之内。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根据法律规定,一审民事诉讼程序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裁判。每个阶段又由于情形不同而规定了不同的合理期间。这些规定是判断法官执法过程是否合理的依据。期间的规定包括以下几种: (一)法院收到起诉状后,认为符合条件的,7日内立案;认为不符合条件的,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二)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 (三)法院收到答辩状起5日内将副本发送原告; (四)法院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后,3日内告知当事人; (五)开庭3日前通知各方当事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 (六)当庭宣判的,10日内发送判决书。 ![]() 二、起诉离婚的程序 (一)法院立案;在向法院立案前,应当明确该离婚案件哪个法院具有管辖权;起诉离婚需要向法院递交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写明其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还需要向法院提交相关离婚材料,例如:结婚证、房产证、居住证,若是配偶一方有出轨行为,则需要提交相关证据。 (二)诉前调解;在向法院立案后,法院不会立即开庭判决。法院则是安排一个具体的时间协调双方当事人,这便是诉前调解。诉前调解的时间一般是在当事人递交起诉状之后15-30天内开展。 (三)开庭审理;在经过诉前调解不成功之后,法院会在30天内安排开庭审理该案件。在开庭审理之前,法院会通过邮寄或者电子邮箱的形式发送传票通知双方当事人某年某月某日到本院开庭。 (四)判决;开庭审理之后30天内,法院则会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出具判决书,对夫妻双方是否离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等问题做出判决。法院还会在判决书上明确说明,如不服本判决,可以上诉至上一级法院。 (五)若一审法院判决当事人不准离婚,在没有新理由、新情况,原告在6个月内不能再起诉离婚。 (六)不服二审再上诉的,审限期为30天,不得延长。 三、民事诉讼有效期是多久 民事诉讼有效期是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因而,在一般情况下,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予以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即对于受到侵害一些特殊的民事权利,有必要适用更长或者更短一些的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保护,法律因而作了特别规定。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民事申诉期限一般是多少天的相关知识,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提出申诉的,应该在法院判决书生效6个月内提出,并且向法院提交申诉书。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