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判决书生效后还能上诉吗 |
释义 | 一、判决书生效后还能上诉吗 1.当判决书生效后,一般情况下,重复起诉法院不会受理。这意味着一旦判决已经生效,除非有新的证据或情况出现,否则当事人不能再就同一案件提出上诉。 2.也有可能对方会另行起诉,而不是重复起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现在处于执行阶段,当事人可以选择申诉处理或寻求检察院进行抗诉。 3.具体法院的处理是否正确,建议咨询当地的律师,并仔细查看判决书。 二、生效判决书的执行 对于生效的判决书,执行的过程会因案件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1.如果是一审判决,那么判决书上的日期并不是最终的生效日期。此时,需要等待对方是否上诉,过完十五日上诉期后,判决才会正式生效。 2.如果是二审判决,那么这个日期即为生效日期。在执行判决时,一般会在判决书中明确写明对方应当在判决生效后的十日内履行完毕。判决生效后对方拒不履行,那么可以通过执行程序来强制执行。 3.执行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阶段,法院会按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量,强制民事义务人完成其所承担的义务,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4.公民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判决生效后二年内,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 三、申请强制执行的条件 申请强制执行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1.必须有生效的判决文书作为执行的依据。这意味着,对于一审判决,必须在法定期间内无人上诉才能发生法律效力,而二审判决一经作出即生效。 2.裁判文书必须具有可执行的内容,即要求裁判文书须具有能通过积极作为完成的内容。如果裁判文书没有可执行的内容,那么无需进入执行程序。 3.义务人必须拒绝履行司法文书规定的义务,这是申请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的前提条件。 4.申请人必须在法定期间内提出执行申请,且申请必须符合人民法院诉讼执行管辖的规定。 如果满足这些条件,那么申请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保证自己的权利得以实现。 判决生效不意味着一切结束,执行过程中还有诸多事宜需注意。你有执行方面的疑问吗?法律网为你提供全面的法律解答和帮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