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立案需要具备的条件 |
释义 | 一、立案需要具备的条件 立案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根据犯罪事实的情节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二)案件依法应由本机关管辖; (三)经审查案件来源材料(控告、检举、自首等),确实存在犯罪事实。 ![]() 二、交通事故立案后法院需要多久才开庭? 车祸立案后30天内确定开庭的时间,其中立案以后要经历一下几个步骤就可以开庭。 (一)答辩。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这个阶段需要25日。 (二)组成合议庭。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这个阶段需要3日。 (三)调解。《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人民法院对受理的案件,分别情形,予以处理: 1.当事人没有争议,符合督促程序规定条件的,可以转入督促程序; 2.开庭前可以调解的,采取调解方式及时解决纠纷; 3.根据案件情况,确定适用简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 4.需要开庭审理的,通过要求当事人交换证据等方式,明确争议焦点。”这个阶段需要1日。 (四)通知开庭。《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开庭要在3日前。 三、法院立案手续 法院立案程序如下:(一)原告向法皖起诉应提交诉状和有关的证据材料,并按照被告入数递交证据材料,同时填写诉状清单一式二份,一份交法院,一份原告留存。(二)立案及排期法院接受当事人递交诉状后,应在诉状清单上署名;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当即立案。立案后,符合当即进行排期的,可同时确定开庭日期、时间、法庭和案件承办法官。(三)送达当场立案的案件由立案法官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审判管理系统,并及时向原告送达立案通知书、法律文书送达地确认书、缆费通知书等材料;不是当场立案的上述材料可以通过邮政快递方式送达。(四)缴纳诉讼费用。(五)排期开庭(六)判决。 关于立案需要具备的条件的问题,上述已经由法律网的小编为您整理好,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的是刑事案件分为三个阶段:侦查阶段(公安)、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审判阶段(法院)。如果您还有什么其他问题的话,欢迎来法律网进行咨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