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对于合同期限什么意思 |
释义 | 一、对于合同期限什么意思 合同期限是指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所约定的合同有效履行的时间范围。 大多数情况下,合同的有效期是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共同约定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特定类型的合同可能存在法定的期限限制。 1.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五条的规定,在租赁合同中,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的部分将不具备法律效力。 2.劳动合同的有效期可以是固定的年限,如一年、两年或三年,也可以是无固定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那一年。 3.对于土地使用权的承包合同,同样存在法定的期限限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规定的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限。 二、合同期限的法规限制 合同期限的设定并非完全由当事人自由约定,而是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这些限制旨在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合同的公平、公正和有效履行。 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同期限的设定合法、合规;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合同期限,法律将不予承认和保护,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因此,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合同期限的设定符合法律要求。 ![]() 三、订立合同的基本条件 订立合同需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包括: 1.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他们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也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代理人。 订约主体与合同主体是不同的,合同主体是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他们是实际享受合同权利并承担合同义务的人。 2.双方当事人订立合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 所谓“依法”签订合同,是指订立合同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由于合同约定的是当事人双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权利和义务是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和承担的,因此订立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3.当事人必须就合同的主要条款协商一致。 合同必须是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所谓协商一致,就是指经过谈判、讨价还价后达成的相同的、没有分歧的看法。 4.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要约承诺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规则,也是合同成立必须经过的两个阶段。 如果合同没有经过承诺,而只是停留在要约阶段,则合同未成立;合同是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交涉开始,由合同要约和对此的承诺达成一致而成立。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订立怎样的合同,首先肯定是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订立,并且订立的内容不能有违反法律、法规等强制性规定的情况。 你对合同期限还有其他疑问吗?欢迎留言讨论。在法律网,我们致力于为你提供最专业的法律解答,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五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