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合同履行后是否有效 |
释义 |
1、 合同履行后有效吗?中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集体或第三方(3)以法律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无论履行是否完成,只要满足上述条件,都可视为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的无效是绝对的、自然的、原始的。无效合同被宣告无效或者申请法院确认后,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一条和《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类型主要包括: ① 归还财产。当事人因合同无效取得的财产予以返还;如果无法或没有必要退货,则应按折扣进行赔偿② 赔偿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③ 国有化或归集体和第三方所有。前两种是内部法律效力,后一种是外部法律效力。什么是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以法律形式掩盖违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依法成立的含义不仅包括合同订立过程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还包括已经成立的合同应当符合法律的有效要件。任何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合同都不能产生合同的法律效力,因此是无效合同。所谓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即合同虽然成立,但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社会公共利益而被确认无效。可见,无效合同是一种既有合同,缺乏有效要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受国家法律保护。无效的合同从一开始就是无效的。合同一经确认无效,即具有溯及力,即自合同成立之日起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将来不能转化为有效合同。无效的合同当然无效。因为无效合同是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和社会公共利益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III.诉讼时效 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归根结底是:“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时效为两年。合同当事人请求确认的,从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合同外第三人请求确认的,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它的权利被侵犯了。但是,自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不得超过20年;损害国家利益的,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诉讼时效是民法的概念,但它主要用于民事诉讼。为了在民事诉讼中产生诉讼时效利益的结果,我们必须首先判断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时效已经超过了诉讼时效。民法通则中有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规定了诉讼时效的期限、起算、中止和中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共有18条规定。后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时效问题疑难案件的请示,在司法解释和批复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补充规定,基本解决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以上简要介绍,我们知道,主要是判断一方是否以欺诈或胁迫的方式订立合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问,可以直接致电我们的在线律师,专业律师将帮助您回答问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