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经济赔偿、违约金和赔偿金之间的差异
释义

1.<经济补偿的概念、违约金和赔偿金(1)经济补偿是指劳动合同依法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按照法定标准一次性给予劳动者一定数额的金钱。1995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参见劳动部当日实施的《违反和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办法》(以下简称《补偿办法》)。    

补偿办法第五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的经济补偿金,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如果工作时间不足一年,则应按照一年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第10条规定:“如果雇主在终止劳动合同后未按要求向工人提供经济补偿,除全额经济补偿外,""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和一年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未违反本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两倍于经济补偿标准的补偿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并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支付报酬的,不支付经济补偿。补偿金的计算期限应自雇佣之日起计算。“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法》颁布前后,对违约金、经济补偿金和赔偿金的规定更加明确,这更有利于用人单位、劳动者和仲裁诉讼主管部门的运作。
    

(2)不同的付款条件
    

违约赔偿金是约定的违约责任。违约金的适用条件、支付标准和时间由双方协商确定,但范围受法律限制。经济补偿和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只要用人单位非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无论是否与劳动者达成协议,都必须符合法定承诺。
    

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条件是,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达成协议时,用人单位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的支付条件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达成协议,单方面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事实上,终止或终止劳动合同是违法的,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前,法律对用人单位不承担法律义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约定违约金。《劳动合同法》实施后,除培训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外,不约定由员工承担违约金,但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违约金仍然有效。法律不限制雇员和雇主就雇主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外的其他违约责任达成协议。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将因违约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承担违约的法律责任和约定的违约责任,即用人单位应承担高于法律规定的违约责任。不得因发包人承担法定经济补偿或赔偿而免除发包人约定的违约金义务,也不得因发包人承担约定的违约金而免除发包人的法定经济补偿或赔偿义务。因此,如果雇员违反劳动合同,给雇员造成损失,雇主应向雇员提交劳动仲裁,要求支付违约金、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5: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