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论货物原产地规则 |
释义 |
1、 商品原产地规则的意义和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商品原产地”纯粹是自然地理意义上的一个概念。指国际国内贸易中作为货物的货物的原产地、生产、制造或加工地。它的功能是向销售者和消费者展示商品的质量、特性和价值,方便消费者选择满意的产品。这种“商品原产地”与商品商标相似。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跨国公司逐渐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国际贸易不断发展,国际投资活动方兴未艾。今天的"原产地"不仅指某种商品的质量,而且涵盖更广泛的内容,;它可以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但更多的时候,它也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1]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采取法律形式来规范货物原产地的含义和内容。一些国际机构还试图制定关于原产地规则的国际条约,以统一或协调相关国家的不同规定[2]这样,自然地理意义上的原始“货物原产地”就混合了更多的人为因素,这使得这个概念更加复杂 在现代意义上,“货物原产地规则”是指国家根据法律法规或国际协议确定的原则制定和实施的具体规定,以确定生产或制造货物的国家或地区。关于原产地规则的概念和内容,特别是确定不完全原产地产品的原产地标准,国际社会已经作出了巨大努力来统一这些规则,但迄今为止收效甚微。在这一过程中,布鲁塞尔的“海关合作理事会”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做出了巨大贡献[3],对原产地规则问题进行了全面、仔细的审议,最后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原产地规则协议[4]中国于1992年2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规定了出口货物原产地的管理和发证机构,出口货物取得中国原产地证书的标准,以及违反原产地规则的法律责任。随后,中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实施办法","含进口配料的出口货物原产地主要生产加工程序清单","出口货物原产地发证机构清单",,进一步规范和法制化原产地管理。各国乃至国际社会如此重视商品原产地问题,不仅是因为它能促进本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也因为它可能阻碍其他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顺利进行。关贸总协定的一些关键条款(如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反倾销、反补贴和相关保障条款)涉及货物原产地因素。总之,原产地规则是各国实施国家关税政策、数量限制、进出口贸易统计等经济贸易限制的重要制度。因此,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深化原产地规则的研究,在实践中准确运用原产地规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