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如何控制审计成本
释义

1。严格控制审核程序,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审计程序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全部工作步骤的总和。在审计过程中,程序越复杂,审计成本越高。因此,为了降低审计成本,必须严格控制审计程序。为了实现有效的程序控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从审计工作的总体发展要求出发,分析和设计审计程序,避免重复;二是确保审计程序的策划,促进程序的有效运行;第三,评估程序运行成本,简化审计程序。优化审计组织,整合审计资源的利用,直接决定着审计成本的高低。因此,有效促进现有审计力量与审计对象的最佳结合,也是审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审计计划管理工作中,优化审计项目组织工作,促进审计资源整合的主要手段有:(1)计划安排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重点。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目标和有效实施审计监督的需要,在计划安排上突出重点,明确年度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目审计目标。(2)加强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的管理,全面深入地掌握被审计对象的情况。一方面,有利于从全局系统把握形势,反映共性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审计报告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为政府决策提供大量全面系统的资料。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审计资源和力度的前提下,从更高层次、更深入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3)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注重延伸审计或调查的作用,对关键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在不影响其他问题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可以起到节约审计权力的作用。
    

(4)在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项目安排应尽可能接近。长期以来,为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署特派员办公室在各地安排审计项目时,多采用交叉选址。异地交叉审计大大增加了审计的现场成本,由于被审计单位是审计人员的全新部门,存在许多不熟悉的情况和问题需要了解,客观上增加了审计成本。因此,在不影响独立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安排地方审计。
    

(5)灵活使用本地审计和交付审计。本地审计和交付审计是两种不同的审计方法。与地方审计相比,服务审计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各种潜在的审计信息资源,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因此,在审计计划安排上,科学分析项目特点,灵活运用交付审计,对降低审计成本也具有重要作用。2开发利用审计结果,合理分摊成本。
    

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审计成本也可以通过审计结果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加强审计成本控制,还可以采用合理的成本转移方式,促进审计资源的充分利用。(1) 注重审计结果的综合利用。一是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和审计结果水平;二是加强审计信息工作,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三是要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不应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外,所有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都要向社会公布,最大限度地实现审计信息(结果)的社会共享和利用。(2)建立审计结果跟踪实施制度。
    

审计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问题解决的实施。因此,加强审计成本控制,还应加强对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加强预算控制,降低费用。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属于计划范畴,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的预测。根据国家财政体制,加强预算控制主要采取以下途径:一是实行定额预算。这是预算管理最重要的形式。目前,国家统一实行行政经费定额管理,即预算由人事决定、预算由经费决定、支出由经费决定,对强化预算约束起到了重要作用。审计机关对审计经费的管理也可以参照上述办法,实行定额预算,即按项目确定人员和时间,按人员和时间确定工作量,再按工作量确定经费。这样,在年初制定计划时,就相应地编制了资金预算。
    

为了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我们可以根据审计工作经验,根据项目的性质、类型和规模,实行定额管理,减少预算编制中的人为因素。这样才能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实现资金使用的科学性。二是建立储蓄激励机制。储蓄奖励制度是固定预算的配套措施。审计项目的多样性和不可计量性给定额的确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对于一些比较复杂或变动较大的审计项目,即使是年初编制预算,随着项目审计的推进,也必然会导致预算的增减,容易使预算流于形式。因此,对于一些专项审计项目,可以采取资金承包、节约奖励等方式。你知道吗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20: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