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在不支付赔偿金的情况下终止合同是否合理 |
释义 |
1、 合理终止合同不需要赔偿(《合同法》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 如果合理终止是双方协议的结果,则无需支付赔偿。《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二)履行期限届满前,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示不履行主要债务的;(三)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不履行的;(4)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1) 由于不可抗力,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可导致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不能按时履行。如果供应商a公司(生产企业)的生产线因自然灾害完全损坏,则合同不能履行;部分损坏可根据情况判定为不完全履行;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不能如期履行。(2)预期违约。债务人在履行期届满前明示或默示的违约行为称为预期违约。所谓明示预期违约,是指债务人以通知或者声明的方式表明到期不履行合同。所谓默示预期违约,是指债务人在合同到期时表示不履行合同的行为。例如,债务人将唯一标的物出售给第三人,第三人善意取得标的物所有权。此时,预期违约方无法履行到期的合同。这是默示违约。(三)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履行的。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届满后不履行义务。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通过继续履行仍能实现合同目的或者仍能实现债权履行利益的,债权人不能直接通知债务人解除合同,应当督促债务人履行义务根据合同。债务人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履行合同的,债权人有权单方解除合同的,可以通知债务人解除合同。履约要求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通知。合理期限是指给予债务人必要的时间准备履行。合理期限的长短,应当根据合同的具体情况确定。(四)因当事人迟延履行或者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当事人迟延履行合同或者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构成根本违约。此时,无需办理催告手续。违约方在违约方履行合同期间届满时,可以通知对方解除合同。(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上四项列举了法定解除的情形,并不能穷尽法定解除的全部情形。因此,法律设置了“不完全条款”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不仅指合同法的有关规定,还包括其他法律的规定。第三,最新资料(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563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2)期限届满前(三)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在合理期限内不履行的;(4)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我们可以理解,合理的终止是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不需要支付赔偿金。国家法律有相关规定,有必要按规定执行。以上均为法律咨询网组织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有任何问题,可以咨询法律咨询网的律师。你知道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