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刑罚如何衡量 |
释义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交通肇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人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承担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6人以上,对事故负有同等责任的; (3)对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造成直接损失的,对事故负全部或主要责任,不能赔偿60余万元的。二是如何处理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关于审理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逃逸致人死亡”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逸,造成死亡的情形受害人因缺乏救助而死亡。这就明确了逃逸致人死亡的具体范围。在司法实践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涉及行为人的其他伤害行为,即交通事故后单纯逃逸致人死亡。肇事者在交通事故中撞伤他人后逃逸,因过失致被害人死亡,包括肇事者在交通事故中撞伤他人后逃逸,误认为被害人未受伤害或者重伤无生命危险,或者误认为被害人死亡,而伤者会被人群或过往车辆(如发生在市区的事故、行人和车辆)救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行为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但仍然逃逸,就应当按照“逃逸致人死亡”的情节处罚。然而,如果事故发生在偏僻的道路上,在野外或寒冷的夜晚,肇事者仍然带着自己的车逃跑,因为他知道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几乎不可能给予帮助,最终导致受害人死亡。此时,行为人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 2。交通事故后逃逸,逃逸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即二次事故。此时,可分为两种情况: 首先,肇事者的交通事故造成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后逃逸,而后者的逃逸行为又造成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前者和后者的交通肇事行为均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本案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的第三量刑级别在此范围内应当从重处罚。二是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逃逸,与他人相撞,危及公共安全。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演员紧张恐惧而失控,为了逃避责任而不顾一切,驾车超速撞车,造成多人伤亡。主观上,行为人的过失已经转化为间接故意,任由不特定多数人死伤发生,客观上实际危害或者威胁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因此,后一种行为应当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肇事者应当以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承担刑事责任。 3。根据《解释》第六条的规定,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调查,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藏匿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或者严重残疾无法得到救助的,行为人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论处刑事犯罪。因为滋事人以前的行为和转移被害人的行为造成了对被害人的生命救助义务,而行为人没有履行自己的救助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严重残疾,对被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应当以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如果肇事者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并在逃逸过程中干预肇事者的“伤害”行为,如拖拽伤者逃逸、故意碾人、将伤者抛入水中,造成重伤或者死亡,这种行为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行为人应以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交通肇事罪等数罪并罚。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翻滚、刮擦、倾覆、坠落、爆炸、火灾等交通事故,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形。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造成人身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何量刑,是根据交通事故肇事者的责任和伤亡人数来确定的。在这里,我想提醒司机们多注意安全,小心驾驶。你知道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