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代物清偿协议分为几种情况 |
释义 | 代物清偿协议分为几种情况 一、当事人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前达成的代物清偿协议的效力认定 1、当事人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前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以抵债物来清偿债权,但未明确抵债物的所有权直接归债权人所有,该代物清偿协议在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效力,但对抵债物应进行折价或拍卖、变卖该抵债物,并从拍卖、变卖价款中清偿债务。 2、当事人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前明确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债物归债权人所有的代物清偿协议,该协议因违反了禁止流押、流质的强制性规定,应认定为无效协议。 3、当事人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前约定以房屋或土地等不动产进行抵债,并明确在债务清偿后可以回赎,债务人或第三人根据约定已办理了物权变更登记,该行为符合让与担保的特征,虽然不能产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力,但债权人可以主张对该抵债物进行折价或从拍卖、变动抵债物的价款中受偿。 二、当事人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后达成的代物清偿协议的效力认定 当事人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后达成的代物清偿协议,根据协议履行情况,可区分为两种情形: 1、当事人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后达成代物清偿协议,该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应履行清算程序,对抵债物进行折价或者拍卖、变卖该抵债物,且当事人一方如认定协议存在可变更、可撤销情形的,可以依请求变更或撤销代物清偿协议。 债务清偿期届满后,债务如为金钱之债则数额就会确定,在此客观基础上达成的代物清偿协议往往为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对该合意的效力应予确认。同时,为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也应赋予双方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代物清偿协议的救济权。 2、当事人在债务清偿期届满后达成代物清偿协议,并完成给付行为,如已办理不动产变更登记或股权转让登记,该代物清偿协议当然属于有效行为。 一方当事人反悔,要求确认代物清偿协议无效,应不予支持。但如果当事人一万认为该抵债行为存在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可变更、可撤销情形下,可依法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第三人如果认为债务人与债权人存在恶意串通,转移责任财产,损害了其合法权益,可依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履行的代物清偿行为无效。 三、当事人在执行程序中达成的代物清偿协议的效力认定 当事人在执行程序中达成的代物清偿协议,如果抵债物是不动产,在尚未办理物权转移手续前,该协议对双方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债务人反悔不履行代物清偿协议,债权人要求继续履行抵债协议或要求确认所抵之物的所有权归自己的,应不予支持。 对于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学界一直存有争议。本文是仅从代物清偿的性质及现行法律规定来分析执行和解协议中所涉代物清偿的效力,对于执行和解协议的整体效力不予评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八十六条规定:"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期限和履行方式。"第八十七条进一步规定:"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和解协议合法有效并已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作执行结案处理。"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简单介绍,我们了解到通常存在的三种情况,当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代物清偿协议之后,需要拟定一份同意双方债务进行代物清偿的代物清偿合同,这样,协议才具有法律效应。若你对此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一下我们法律咨询网的在线律师,由专业律师帮助你解答疑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