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一人公司法人死亡应该怎么处理相关事宜? |
释义 |
法人是一种法律上特有的概念,法人意味着其拥有完备的民事权利能力以及民事行为能力。法人并不一定是自然人,它既可以是一个自然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当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那么,一人公司法人死亡应该怎么处理相关事宜? 法定代表人死亡,是否应该中止诉讼?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笔者认为,根据《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第二款“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和第三十八条“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的规定,法定代表人和公司的人格互相独立,因此,在公司未注销前,法定代表死亡并不影响公司的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法院无需中止案件诉讼。 但实践中,法院一般会基于实际情况,给予公司适当的时间,让其根据公司章程或法律规定,重新选举法定代表人参与诉讼,如果公司不选举的,也无其他诉讼代表人的情况下,在法律文书中,一般仍应列法定代表人栏,但应在其后加(),标注“已死亡”即可。 如果法院因法定代表死亡而裁定中止诉讼,应引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第一款第(六)项“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而不应是其他条款。 三、法定代表人死亡,公司诉讼代表人应如何确定? 《民事诉讼法解释》第五十条规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以依法登记的为准,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不需要办理登记的法人,以其正职负责人为法定代表人;没有正职负责人的,以其主持工作的副职负责人为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已经变更,但未完成登记,变更后的法定代表人要求代表法人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笔者认为,参照上述法律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死亡后,在未依规定选出新法定代表人的情形下,如果公司有主持工作的副负责人的,法院也可以列该副负责人为公司诉讼代表人。如果法定代表人已经变更,但未完成登记,其要求代表法人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四、法定代表人死亡,法律文书应如何表述? 2007年6月27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公司法定代表人死亡后诉讼代表人如何确定等问题的解答》第五条规定:法律文书首部内容应当客观反映诉讼参加人的基本情况。法定代表人死亡后,其民事行为能力自然终止,即使该法定代表人已参与了一部分诉讼,也不应再出现在法律文书的首部。因此,在尚未产生新的法定代表人的情况下,应当写明公司诉讼代表人的情况,表述为:“诉讼代表人:张某某,该公司股东(或董事、监事等)。”在案件审理经过一节中,可将法定代表人死亡情况以及诉讼代表人的产生过程进行简要的陈述。“笔者表示认同。 五、一人公司股东兼法定法表人死亡,可否参照上述规定处理? 笔者认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与普通有限责任公司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股东人数,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无两样。因此,一人公司股东兼法定法表人死亡,本文一、二、三、四部分的规则可以对其直接引用。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也属于企业法人,按照《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虽其股东死亡,但法人主体资格仍然存在。 如果法定代表人死亡了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就应该中止诉讼事宜,除此之外,还应该确立新的诉讼代表人,法定代表人走了,这个情况需要在审理案件当中进行简单的笔录陈述,虽然自然人死亡,但是法人主体资格仍然是存在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