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拘留中止情形都有哪些法律规定 |
释义 | 行政拘留是我国在进行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这类管理主要是根据当事人的相关触犯我国的社会管理法律做出的判决,一般由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执行。那行政拘留中止情形都有哪些法律规定呢,下面小编就为你进行相应的解答。 一、中止执行行政拘留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事强制法》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执行: (一)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确有困难或者暂无履行能力的; (二)第三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确有理由的; (三)执行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且中止执行不损害公共利益的; (四)行政机关认为需要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行政机关应当恢复执行。对没有明显社会危害,当事人确无能力履行,中止执行满三年未恢复执行的,行政机关不再执行。 二、行政拘留与刑事拘留的区别 1、性质不同 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保障性措施,是一种诉讼行为,其目的是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本身不具有惩罚性;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的一种处罚方式,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制裁,其目的是惩罚和教育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 2、法律根据不同 刑事拘留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采用的;行政拘留则是根据《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行政法律、法规而采用的。 3、适用对象不同 刑事拘留适用于刑事案件中涉嫌犯罪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行政拘留适用于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两者有着罪与非罪的界限。 4、羁押期限不同 对于一般现行犯、重大嫌疑分子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为37日。而行政拘留的最长期限是20日。 主要是根据具体案情的终止情形做出的规定。我国对这类犯罪人的终止执行有着比较严格的规定,规定处罚人或相关执行机构确有终止的条件时,才能够进行终止。对于终止情况消失的还应恢复对这类人的相应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