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诉讼法的比例原则有哪些? |
释义 | 比例原则在我国行政诉讼法基本原则当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行政机关在行驶国家权力时,一定要权衡出其是否符合相关的情理以及处罚是否适当,针对违法行为,不能作出超出本身行为程度的处罚,那么《行政诉讼法》的比例原则的相关内容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法律咨询网小编来告诉大家。 一、比例原则的含义 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应在全面衡量公益与私益的基础上选择对相对人侵害最小的适当方式进行,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因而也被称为“最小侵害原则”、“禁止过度原则”、“平衡原则”等。比例原则是在符合宪法的前提下,先考虑手段的有效性,再选择对公民权益侵害最小的手段来实现同样可以达到目的的目标。最后还必须进行利益上的总体斟酌。考察此手段实现的目标价值是否过分高于因实现此目标所适用的手段对公民的人身财产等基本权利的损害价值。 二、比例原则的法条体现 比例原则在我国法律订立过程中有不少的体现,如《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只有在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达到滥用职权或显失公正程度时,法院才能作出撤销或变更判决。学者在行政法层级上认识比例原则时,对其中所包含着的子项原则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三分法学说”与“二分法学说”。“三分法学说”认为,比例原则包含三个子项原则,即妥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均衡原则。妥当性原则关注手段对目的的实现作用;必要性原则注重手段的最小负面影响;均衡原则则是对采取该手段所欲实现的目的的价值进行考量。 三、比例原则的要求 (一)合目的性 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法律目的。为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机关在作出决定前准确理解和正确确定法律所要达到的目的。在多数情况下,法律会对其立法目的作出明确规定,但有时法律规定的目的可能比较含混,这些情况下就需要行政机关根据立法背景、法律的整体精神、条文间的关系、规定含义等因素作出综合判断。 (二)适当性 是指行政机关所选择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应当为法律所必需,结果与措施和手段之间存在着正当性。为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拟采取的措施对达到结果是否有利和必要。 (三)损害最小 是指在行政机关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即行政机关能用轻微的方式实现行政目的,行政机关就不能选择使用手段更激烈的方式。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行政诉讼法》的比例原则的相关内容,在行政机关执法过程当中一定要遵守搜相关原则,一旦违反了相关原则是需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的,法律咨询网小编在此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行政机关有上述类似行为一定要及时通过审判机关来维权,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在线咨询我们相关律师。 ? 租房子要交哪些税,比例是什么? 违约金的比例一般是多少 财产继承顺序和比例怎么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