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怎么将民事诉讼时效1年变20年?
释义
    【为你推荐】 行政强制法 诉讼费 诉讼时效抗辩 管辖权异议申请书 起诉书怎么写 强制执行申请书 欠条的诉讼时效
    有些时候,当我们去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却被告知因为案件已经过了诉讼时效,所以不予受理。这里的诉讼时效, 是为督促权利被侵害人及时有效地行使诉讼权而设定的一种制度。一般诉讼时效是两年,某些特殊情况下是1年,最长民事诉讼时效是20年。那么,怎么将民事诉讼时效1年变20年呢?
    一、怎么将民事诉讼时效1年变20年
    将民事诉讼时效1年变20年,这是做不到的。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法通则》第三137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二、民事诉讼时效为一年的情况
    民事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但下列情形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比如发生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民事赔偿得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一年内提起民事诉讼(一般从发生交通事故时起算),逾期提起的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
    三、20年最长诉讼时效的特点
    最长诉讼时效具有如下特点:
    (1)它既适用于一般诉讼时效所规定的一般民事法律关系,适用于特殊诉讼时效所规定的特殊民事法律关系;
    (2)其起算点是权利被侵害之日;
    (3)最长诉讼时效实质上是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的截止期限。因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是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如果没有最长诉讼时效的规定,权利人自权利被侵害时起到20年、30年、40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方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他仍可按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保护其权利,人民法院还应给予保护。这就丧失了民法规定诉讼时效的实际意义。有了最长诉讼时效,权利人自权利被侵害起超过20年才提起诉讼,请求人民给予保护的,即使符合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的规定,除有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外,人民法院将不再给予保护;
    (4)最长诉讼时效不发生中止、中断。因为权利人在尚不知道自己权利受到侵犯的情况下,不可能主张权利,自然也就不发生中止和中断的间题。
    以上内容为大家介绍了民事诉讼时效为一年的情况有哪些,以及20年最长诉讼时效的特点,因此,大家对怎么将民事诉讼时效1年变20年这一问题应该已经没有疑问了。民事诉讼时效1年变20年是不可能的,因为民事诉讼时效为1年的情况已经规定得很明确了,这些需要大家清楚的知道。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3:13:07